1、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黄帝内经。素问》
注释:此为阴阳理论在中医临床诊断上的应用。阳主动而在外,阴主静而在内。病邪由阳分入于阴分,阳气敛藏,故病者多安静。病邪由阴分出于阳分,阴不守内,阴阳相争,故病者多躁动而怒。静与怒属情志表现,反映了病者阴阳盛衰的病理情况。一般喜卧安静者,或为阳虚,或为阴盛,也有阴阳两虚所致的。躁动易怒者,固然与阳盛有关,但属阴盛格阳、虚阳外浮所致者也不乏其例。临床当洞察细微,不可掉以轻心。
脏实则声洪,脏虚则声怯。-----《明。张介宾》
注释:人说话声音的强弱,反映了体内脏腑精气的盛衰。就生理而言,脏腑精气充实,其人发声高亢洪亮,脏腑精气虚弱,其人声音就低微怯弱。就疾病而言,语声的强弱还与邪气的盛衰有关,邪气亢盛而脏腑正气未虚的实证、热证,病人语声就宏大、响亮,并有多言躁动的表现,若邪气已衰,正气亦虚的虚证、寒症,则病人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
2、因咳而有痰者,咳为重。主治在肺;因痰而致咳者,痰为重,主治在脾。---明.王纶
注释:咳嗽之病,一般皆有咳有痰,然而咳和痰的出现常有先后之别,临床每可以此作为辩证依据之一。若先咳而后觉有痰者,多因外邪袭肺,肺气壅滞,气道不利而咳作,由于肺失清肃之令,无以宣发有脾上输于肺之精气津液,使之滞留于肺,化而为痰。虽然痰之多寡和颜色可随其所感之邪的不同而有异,但其皆有肺生则一。此以咳为本,痰为标,病位在肺,治当以肺为主,肺气畅达,宣肃之令一复,则咳愈而痰自去。若先痰蜒盛而后有咳嗽,则每有脾虚无以运化水谷精微而致酿湿生痰,上渍于肺,从而肺气壅滞,令肺失清肃,咳嗽逐作,此以痰为本,咳为标,病位在脾。治当以脾为主,健脾燥湿化痰,生痰之源一健则咳自止。
3、 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黄帝内经.灵枢》
注释:井、荥、输、经、合称五腧穴,是十二经脉的重要腧穴,对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疾病发生于五脏时,治疗时应刺井穴;疾病变化呈现于面色时,应刺荥穴;病情时重时轻时,可刺腧穴;疾病影响声音时,可取经穴;若经络满盛而有淤血现象的,病在足阳明胃,应刺合穴。
阳明多气多血,所聚而荫养百脉,故阳明以津液为主。清.缭希雍
注释:足阳明胃经。胃是“水谷之海”,且“脾为胃行其津液”,使水谷精微运化输布,营养全身,人身气血津液均赖胃中谷气化生而不断补充,故胃为“气血之源”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而津液与血液可相互渗透转化,有"津血同源”之说,津液气血可以起濡养经脉的作用,所以说“津液所聚而荫养百脉”临床上治疗阳明经脉的疾病时,以护津液为要。
4、欲补心者,先实肾,使肾得升;欲补肾者,须宁心,使心得降。清.石寿棠
注释:此是根据心肾二者之间的关系确立的治法。心在五行为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居于下而属阴。位于下者,已上升为顺,位于上者,已下降为和。故心火下降至肾,肾水上承于心,心与肾之间的功能才能协调。所以欲补心者,先益肾,使肾水得以上济以资心,则心的病症自复。欲补肾者,可先宁心,使心火下降以温肾,则肾的病症易愈。就临床实际看,这一治法用于肾阴不足而心火扰动的心肾不交之证,滋肾水,降心火,可使心肾相交,水火相济,身自安和。
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明.王琦石
注释:肺位于胸腔,居诸脏之上,五脏中肺位最高,故被称为“五脏之天”,,全身气机,津液的输布运行由它主司。肺虚则营卫不运,精微无以敷布,日久成损。脾居中焦,主运化水谷精微,为脏腑经络四肢百骸输送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脾属土,土为万物之母,脾像土,化生万物一样滋养全身百骸,故称“脾为百骸之母”。脾失健运则机体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全身营养障碍,肌肉消减,四肢不用。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为先天之本,肾之阴阳为脏腑阴阳之根本,故称“肾为性命之根”,肾虚则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本句阐述分属三焦的肺、脾、肾的重要性。
5、五味之过,疾病蜂起。病之生也,其机甚微。元.朱震亨
注释:人体的血气精神,都由饮食五味所滋生,五味与五脏,各有其亲和性《黄帝内经》---“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如果饮食五味过于偏嗜,就会使五脏之气偏盛偏衰,此谓“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由五味偏嗜导致的疾病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非一朝一夕所致。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黄帝内经》
注释:五味分属五行,入五脏。甘味入脾而属土,肾属水主骨,其华在发。土能克水,甘性缓滞,多食甘则脾气雍郁,运化无力,则肾水无制,水邪过盛,肾气衰弱,不能生髓养骨,故骨酸困疼痛。髓亏血少,发失所养,故发落。苦味入心而属火,肺属金主皮毛,火能克金。多食苦,苦从火化,火盛则灼伤肺阴,阴液枯涸,不能闰养皮毛,故皮肤枯槁,毫毛脱落。辛味入肺而属金,肝属木主筋,爪为筋之余。金能克木,辛性升散,多食辛,则升散太过而耗伤肝血阴液,筋爪失其濡养,故筋拘急而爪甲枯槁不润。注---泣应训为“冱”音hu,凝结之意。咸入肾而属水,脉属心而主火,水能克火。多食咸则肾水过盛,水盛必克心火,火受水克,则心气弱,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故血脉凝滞而流行不畅,皮肤颜色变为暗黑。
分享的好!福生无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