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源自:原创 陈世坤 践行至简心法 2024-01-12 07:08 发表于河南原文∶“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已食如饥者,胃疸。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目黄者曰黄疸。”“颈脉动喘疾咳,曰水。”如果颈部人迎脉搏跳动的非常剧烈,并且觉察到患者气喘,咳嗽,属于水病。“颈脉”指的是人迎脉,位于颈前区,横平喉结两侧,处于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人迎脉是暴露在身体表面最容易摸到的动脉。右边的人迎脉侯的是腑,主胃、小肠,大肠、膀胱、胆囊消化系统。左边的人迎脉侯的是脏,主心肝脾肺肾五脏。正常的人迎脉右边的脉比左边的脉大一点点。王冰曰:“水气上溢,则肺被热熏,阳气上逆,故颈脉盛鼓而咳喘。颈脉,谓耳下及结喉旁人迎脉者也。”马莳曰:“水气上逆,则颈脉者人迎、大迎等穴也,其脉则动,其气则喘,其咳则疾,及目裹者目下也,目下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是皆水之证也。”《素问经注节解》曰:“水入于肺则喘而咳,喘而咳则气上逆,故颈脉动也。”《类经》曰:“颈脉,谓结喉旁动脉,足阳明之人迎也。水气上逆,反侵阳明,则颈脉动。水溢于肺,则喘急而疾咳。”“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目裹”,就是上下眼皮有点微微的肿,就像卧蚕一样。上下眼睑位置,包括眼袋这个位置都叫卧蚕。如果皮肤没有肿的话,颜色比较正常,一旦肿起来了之后似乎皱纹都撑开了,非常亮,亮到似乎可以反光。这就是水肿了,是水气导致的病。《类经》曰:“目裹者,目之下胞也,胃脉之所至,脾气之所主,若见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是水气淫及脾胃也。”《评热病论》曰∶“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中者,必使目下肿也。”“溺黄赤安卧者,黄疸。”溺,指的是小便。小便发黄,小便的黄浓到一定程度,有点像橙色,橙色看似发红,即“溺黄赤”。“安卧者”指的是患者总是有疲劳感,浑身没劲儿,总想着睡觉,这种状态就是“黄疸”。肝病所导致的黄疸肝炎也是小便黄赤,皮肤发黄,白眼球也黄,浑身乏力,总想睡觉。《论疾诊尺篇》曰∶“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胆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涩者,不嗜食。”王冰曰:“疸,劳也。肾劳胞热,故溺黄赤也。”《正理论》曰:“谓之劳瘅,以女劳得之也。”马莳曰:“溺色黄赤而又且嗜卧,是之谓黄疸也。”“已食如饥者,胃疸。”“已食”就是患者已经吃过饭了,但很快又饥饿了,好像永远吃不饱一样,总是有饥饿感,身体还消瘦,这就是中消之病,中消之病是糖尿病的一种情况,就叫“胃疸”。王冰曰:“已食如饥,是则胃热,热则消谷,故食已如饥也。”《类经》曰:“已食如饥者,是胃热也。善消谷食,故曰胃疸。又《论疾诊尺篇》曰∶脉小而涩者,不嗜食。言中寒也。所以治疸者,当知阴阳之辨。”“面肿曰风。”如果面肿,就是胃风,为什么呢?风者,阳邪也。因为胃阳明经脉起于鼻旁,上行鼻根,沿着鼻外侧(承泣)下行,入上齿,环绕口唇,交会承浆,循行过下颌、耳前,止头角。“头为诸阳之首,而面尤为阳中之阳,阴邪不能入,惟阳邪得而客之,故而肿曰风。”马莳曰:“然水证有兼风者,其面发肿,盖面为诸阳之会,风属阳,上先受之,故感于风者,面必先肿,不可误以为止于水也。”王冰曰:“若加面肿,则胃风之诊也。何者?胃阳明脉起于鼻交頞中,下循鼻外故尔。”《类经》曰:“风为阳邪,故面肿者曰风,阳受风气也。”“足胫肿曰水”如果是脚、胫部,就是踝部小腿这个地方肿的话是水肿病。为什么水肿呢?王冰解读的非常清楚:“肾少阴脉出于足心,上循胫,过阴股,从肾上贯肝鬲,故下焦有水,足胫肿也。”马莳也认为:“盖足少阴肾经之脉,上循胫至阴股,故病如是也。”《类经》曰:“水为阴邪,故足胫肿者曰水,阴受湿气也。”“目黄者曰黄疸”指的是眼珠发黄的患者就是黄疸病。《灵枢经》曰:"目黄者,病在胸。”马莳曰:“且黄疸之目必黄,以热积胸中,上熏于目而然也。”王冰曰:“阳怫于上,热积胸中,阳气上燔,故目黄也。”《类经》曰:“目者宗脉之所聚也,诸经有热则上熏于目,故黄胆者其目必黄。”
分享的好!福生无量天尊
谢谢老师分享!多多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