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源自:原创 陈世坤 践行至简心法 2024-01-17 16:55 发表于河南
原文∶“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
“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藏形。”脉有四时脉从和四时脉逆。所谓脉从,就是脉得四时之顺,春弦、夏钩、秋毛、冬石,脉象跟阴阳相应,顺应自然。脉象未有真脏之形见。
所谓脉逆,脉相跟阴阳相逆,脉反四时,反者,胃而有实,毛而有弦,石而有钩。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沉涩者,这个就是“逆四时”。脉象虽未有真脏之形见,但会见到他脏之脉。
备注:“未有藏形”指的是不见五脏应时的脉象。《素问直解》曰∶“未有藏形者,至春夏而脉未弦钩,至秋冬而脉未浮营也。春生夏长,于春夏而脉沉涩。秋收冬藏,于秋冬而脉浮大,亦名曰逆四时也”。所以,逆四时指的是与脉象正好相反。
这段原文其实在第十三节里已经作过描述:“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藏,曰难已。”
“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脉瘦”指的脉象瘦小,窄。春天、夏天的时候,脉象应该是春弦、夏钩,这个时候见到脉反而是瘦小的,狭窄,赢弱的。秋天、冬天这个时候的脉象应该沉而细,结果却见到了浮大脉,这就是“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这就是跟四时相反,这种状态就叫“命曰逆四时也。”
王冰曰:“春夏脉瘦,谓沉细也。秋冬浮大,不应时也。大法,春夏当浮大而反沉细,秋冬当沉细而反浮大,故曰不应时也。”
《类经》曰:“逆,反也。从,顺也。凡脉之逆从四时者,虽未有真脏之形见,若春夏以木火之令,脉当浮大而反见瘦小,秋冬以金水之令,脉当沉细而反见浮大者,是皆逆四时也。”
马莳曰:“脉有逆四时者,未有正脏之脉相形,而他脏之脉反见,春夏脉宜浮大,今反沉细而瘦,秋冬脉宜沉细,今反浮大而肥,此即所谓逆四时也。”
张志聪曰:“后章论五脏之气,外合于四时,故虽未有春弦、夏钩、秋毛、冬石之脏形,而阴阳出入之大概不可逆也。”
原文∶“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涩坚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也。”
风热病本来是阳邪,会呈现浮脉、数脉之象,这时反而非常沉静,这个脉象跟他的病症是相反的,叫做“风热而脉静”。“泄”指的是腹泻。并且还有“脱血”情况,因患者已经气血虚弱了,这时候的脉象本该是虚脉,但他的脉反而“脉实”,跳动的非常有劲,此之谓“病在中,脉虚”。说明邪气在内,病在脏中。病在外面的,脉象应该是浮滑,反而见到一个涩坚脉,气血运行不畅,脉象不流利,沉而坚。这种反四时之脉很馺医治。
《类经》曰:“风热者,阳邪也,脉宜大而反静;泄而脱血,伤其阴也,脉宜虚而反实;病在脏中,脉当有力而反虚;病在肌表,脉当浮滑而反涩坚者,皆为相反难治之证,亦犹脉之反四时也。”
王冰曰:“风热当脉躁而反静,泄而脱血,当脉虚而反实,邪气在内,当脉实而反虚,病气在外,当脉虚滑而反濇坚,故皆难治也。何也?皆反四时之气,乃如是矣。”
马莳曰:“此言脉与病反者,是亦脉与时反之意也。病由风热,脉宜浮大而反沉静,则阳病见阴脉也。泄利脱血二证,脉宜沉细而反实大,则阴病见阳脉也。病在中者,脉为有力,则中气方盛,今脉反虚,病在外者,脉宜浮虚,则表病易痊,今脉反濇坚,是皆难治之证,犹脉之反四时也。”
张志聪曰:“夫天地有四时之寒暑,而人之气血,有浮大沉瘦之阴阳。即受病之脉气,亦有外内虚实之相应,是以脉不应病者,命曰反四时也。”
分享的好!福生无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