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源自:原创 陈世坤 践行至简心法 2023-12-15 14:30 发表于河南
原文:“长夏胃微软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软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
王冰曰:“所谓长夏者,六月也。”《素问·藏气法时论》:“脾主长夏。”长夏在五行属土,在五方属中央,在五气属湿,在五脏属脾,在五体属肌肉。张景岳曰:“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不仅只是长夏由脾所主,每季之末各匀出十八天由脾所主。《素问·太阴阳明论》:“帝曰:脾不主时何也,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
“长夏胃微软弱曰平”“胃微软弱”,这个是正常长夏的脉。张景岳:“长夏属土,虽主建未之六月,然实兼辰戌丑未四季之月为言也。四季土王之时,脉当弱,但宜微有弱而不至太过,是得长夏胃气之和缓也,故曰平。”
马莳曰:“长夏六月,建未之月也。长夏属上,胃亦属土,故胃脉主于长夏。长夏胃脉软弱,而又能微和,夫是之谓平。”
张志聪曰:“长夏湿土,主气微软弱,中土柔和之气也。代者相离之脉,盖脾主四季四时,有交相更代之气,是以柔和相离,脾之平脉也。”
“弱多胃少曰脾病” 指的是软弱之脉比较多,如果脉中冲和之气特别少,也就是胃气特别少的话,就是脾病。《类经》曰:“弱多胃少,则过于弱而胃气不足,以土王之时而得之,故为脾病。”
马莳曰:“若弱脉甚多而胃气甚少,则弱而不微,是不和也,脾脏当有病矣,以睥与胃为表里也。”
《素问经注节解》曰:“脾胃尤贵和平,故太强病,太弱亦病。微软弱者,虽弱而无太过之患,若过弱则健运失职而脾病。”
“但代无胃曰死。”指的是在软弱的脉象里如果遇到代脉,又没有胃气,脉来没有徐缓柔和之象,是一种死脉,说明这个病是比较危重的。
何为代脉?王冰曰∶“谓动而终止不能自还也。”切到的脉正在一跳一跳的,突然一下不跳了,过一会又继续跳了,这就是代脉。用现代的话来说就叫心律不齐。脾虚弱就会遇到心律不齐,比如心口疼痛,经常心慌、心悸,再加上没有胃气,身体赢弱又一脸色黄,就知道预后不好。
《类经》曰:“代,更代也。脾主四季,脉当随时而更,然必欲皆兼和,方得脾脉之平。若四季相代,而但弦但钩但毛但石,是但代无胃,见真藏也,故曰死。”
马莳曰:“设止有代脉,而且无胃气,则当谓之死矣。代者,脾气衰弱之甚也。夫曰弱多胃少,曰但代无胃,皆自脉体之太遇者言之也。”
《素问经注节解》曰:“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时迭换,是相代也。而土则分王于四季,故弦洪毛石,脉各带缓,为有胃气。若反是,则名但代无胃之脉,为必死也。”
“软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如果长夏脉象非常软弱并且胃气不足,脉象当中还有沉石之象,水侵害火土,就会在冬天发病。如果沉脉特别重,土气大衰,不必到冬天,当下就会生病。
《类经》曰:“石为冬脉属水,长夏阳气正盛而见沉石之脉,以火土气衰而水反乘也,故至冬而病。长夏石甚者,火土大衰,故不必至冬,今即病矣。”
马莳曰:“有等脉来软弱,而至沉如石,以石主冬脉,故病当见于冬。有等脉已如石,而石之又甚,是水来克火,不能生土也,胃主长夏,故病当见于今。”
张志聪曰:“软弱有石,是所不胜之水气,反来侮土,至冬时水气反虚而为病矣。弱甚者脾气太弱,当主即病,盖言乘侮太甚者即病,而本气虚者亦即病也。”
《素问经注节解》曰:“凡人之病,多见于其所不胜,故肝心二脏皆病于毛石,而脾、肺、肾反病于其所胜者,何也?五脏之气无常也,盛则足以抗所不胜,衰则见侮于所胜。如脾者土也,土之所不胜者木,所胜者水。乃木不盛而水盛,故脉来见石也。石者冬脉,水之气也。水本畏土,今脾弱土虚而水无所畏,至于冬则水愈王而脾病。若水邪王极,土不能制,且不必至冬而即病矣,是故曰石甚则今病也。”
“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王冰曰:“脾以含藏水谷、故脏真濡也。”《素问吴注》曰∶“濡,泽也,脾气喜濡泽,长夏之时,脾土用事,故五脏真气,皆濡泽于脾。若脾之所藏,藏肌肉之气也。”
《类经》曰:“长夏湿土用事,其气濡润,故脏真之气濡于脾,而脾之所藏,则肌肉之气也。金匮真言论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是以知病之在肉也。”
《素问经注节解》曰:“脾乃湿土,内运水谷,外养肌肉,和缓之气本根于脾。如上无所制,下无所侮,脾自濡润,而一身之气皆其所养矣。”
马莳曰:“脾脏本有真气,惟长夏则通于睥,脾藏肌肉之气,故睥主土,土主长夏,脾主肌肉,肌肉病于长夏。金匮真言论曰:是以知病在肉也。”
张志聪曰:“土,脏之元真濡于脾,而主藏肌肉之气。
杨元如曰:肝主疏泄故曰散,心主血脉故曰通,脾主灌溉故曰濡,肺脏居尊故曰高,肾为水脏故曰下。”
分享的好!福生无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