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樵者曰:“用可得闻乎?”
曰:“可以意得者,物之性也。可以言传者,物之情也。可以象求者,物之形也。可以数取者,物之体也。用也者,妙万物为言者也,可以意得,而不可以言传。”
曰:“不可以言传,则子恶得而知之乎?”
曰:“吾所以得而知之者,固不能言传,非独吾不能传之以言,圣人亦不能传之以言也。”
曰:“圣人既不能传之以言,则六经非言也耶?”
曰:“时然后言,何言之有?”
樵者赞曰:“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又何思何虑!吾而今而后,知事心践形之为大。不及子之门,则几至于殆矣。”
乃析薪烹鱼而食之饫,而论《易》。
——【译文】——
问:“‘用’又是什么意思呢?”
答:“可以意识到的,是事物的本性;可以用语言描述的,是事物的表现;可以用眼观察的,是事物的形状;可以推理的,是事物的本质。这些都是事物的属性。‘用’的表现,针对事物而言变化无穷,这种感觉只可意会,无法用语言表达。”
问:“不可以言传,你又是如何知道的?”
答:“我的确是知道的,也理解到这些东西的确是无法言传,并非我一人不能言传,圣人也不能用语言来解释其中的道理。”
问:“圣人都不能用语言来传授,那《六经》也不是用语言传授的?”
答:“那是后人编的,谁知道当时圣人到底说了什么?”
樵者闻听,赞叹说:“把天地的道理用在人生中,万物的道理用于生活中,事物变化的道理牢记在心中,天下就没有应对不了的问题,如此一来,就不再烦恼忧愁!我从今天开始,才知道事物的变化如此之微妙,如果没有遇见你,此生真是白活了。”
于是,樵者解开柴火煮鱼。
二人吃饱之后开始论《易》。
分享的好!福生无量天尊☀️☀️☀️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可象求者物之形 天垂象
可意得者物之性 用之以象
可言传者物之情 述之以形
可以数取者物之体 推之以意(互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