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源自:原创陈世坤践行至简心法 2021-09-02 18:35
生命的意义是持续提升意识能量的维度,也就“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上一节我们说到这个卦里呈现出什么像,取决于观察者自身的能量结构,取决于观察者自身的觉悟境界(意识能量)。至于这个能量成为什么像,这跟我们每一个观测者的意识相关。所以现代量子物理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量子物理实验的实验结果与实验人的意识相关。”观测者带着什么样特征的频谱,去渲染这个具备无限可能性的空间,会使得跟他同频的那份能量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存在。哪一种能量可以呈现,取决于观测者的意识能量。你在渲染哪一部分能量,就会把这一份能量在这一点上呈现出来了。这就是态叠加的原理,能量的状态,它是叠加在一起的,无穷无尽的能量状态它叠加在一起。
什么叫观测者的意识能量?指的是观测者的意识自由度,那么什么是观测者的意识自由度?
量子力学的奠基人,在解释关于微观世界的奇妙特性时,会认为人的意识可以决定客观现实。也说明了在量子力学的概念里,那些组成的世界万物,包括你我的最小单元,它们的物理规则是极其古怪和无法理解的。物质的行为轨迹存在与否都是概率,瞬移,穿墙,心灵感应,时空穿越,因果倒转等等这些在宏观世界不可能发生的,类似超自然的古怪现象,在微观世界的规则下都会变得稀松平常。这是被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用“上帝不掷骰子”来形容的科学,这为人类带来了许许多多令人震惊不已的结果 。
量子力学彻底改变了科学家对物质组成,以及相关运动规律的观点。在量子世界,粒子并非是台球,而是不断迅速跳跃的概率云,它们并不只待在一个位置上,也不会从一个点通过一条单一路径到达另一个点。根据量子理论,粒子的行为常常像波,用于描述粒子行为的“波函数”(能量波)则只能预测一个粒子可能在何处。
量子力学是在20世纪初由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海森堡、薛定谔、狄拉克等一大批物理学家共同创立的。通过量子力学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结构以及其相互作用的观点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正因为它们基本上与人们直觉的观点相违背,以至于爱因斯坦不得不感叹道:“量子力学越是取得成功,它自身就越显得荒诞。”
在诠释量子力学神秘现象的一独特理论中,似乎能看到这样一种可能,每个人无时无刻都拥有无数个意识分身。自我意识可以在任何一个时间节点上,选择任何一个分身,达到人生的最优走向。甚至可以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来回切换(平行宇宙概念),体验高维生物,俯视一切的上帝视角。
在经典的电子双缝实验中,电子在不被观测(测量)的情况下,展示出波的特性,而一旦被观测(测量),则又显示出粒子的特性。冯诺伊曼对这种奇怪特性的诠释是,意识的参与导致了电子的特性从微观世界规则(波的特性),过度到了我们熟悉的宏观世界经典力学规则(粒子特性),也就是他认为的意识决定客观现实。
多意识理论认为,整个宇宙物理状态一直处于多重叠加态,任何事物都是一种概率的存在包括宇宙本身。那么每个意识生物的大脑,当然也都有波函数(能量波)来描述。就是说大脑意识也是量子的,不确定的叠加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叠加形式都会产生所谓的意识,意识之所以能够成为意识,必要条件就是它有确定的自我认知状态。
所以产生自我意识的必要条件,自然就是我们熟悉的宏观世界中,那些确定的经典的状态。因为一个不确定的意识态,必然是与整个宇宙的波函数(能量波)纠缠在一起无法区分的,所以也就不可能产生一个确定的自我意识。而且在多世界理论中,所谓的多也非常容易造成误解,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个多世界就是很多个平行世界同时存在,但恰恰相反,多世界理论的概念是说,其实只存在一个唯一的宇宙,它不但唯一,而且不可分割。只是它一只处于叠加态,也就是同时充满了无数个可能性的分支,而我们大脑的每一个叠加态念头都会与整个宇宙波函数(能量波)形成纠缠,而且叠加态的不确定的宇宙们都是真实存在的。并且与我们熟悉的宏观世界同等真实。它们只是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宇宙波函数(能量波)获得的不同的结果面而已,就像一个骰子,不管他如何变化,你的观察视角只会和其中的一个结果保持一致。
因此从这个理论来看,整个宇宙其实并不分裂,它一直保持着所有可能性,同时真实存在(宇宙波函数),而分裂的其实是观察者的意识,这些分裂出来的意识,与宇宙波函数(能量波)存在的所有可能性产生纠缠,也就形成了所谓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在观察宇宙波函数(能量波)。而最终你的自我意识,只是随机地选择了某一个观察视角,观察到了其中一个结果。
在电子双缝实验中,我们虽然对未来世界的所有可能性可以做到一个绝对范围的预测,但是我们所不能预测的,是我们的自主意识将会出现在哪一个结果的世界。我想这个时候大家一定会考虑,自我意识究竟是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对不确定的结果进行选择呢?
首先当量子处于纠缠态(叠加态)时,也就被称为相干涉,而退相干是指量子处于纠缠态(叠加态)时,受到外部世界其他量子态物质的干扰,就会失去这种相干性,而且物质质量越大,退相干的过程就会变得越迅速,它可以在非常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退相干。也就是说,当我们观察(测量)一个量子系统的时候,这个量子系统的信息受到外界其他量子信息干扰,就会发生退相干。而退相干的过程,其实要比意识产生的过程快得多的。
因为人的意识产生大概在200毫秒左右,所以,当人们完成了观察,量子系统宇宙与其他部分完成了纠缠,转向其他分支的时候其实我们对这个过程是毫不知情的,等于是在世界转向了其他分支很久之后,我们才意识到自己处于哪一个分支上,而这也就是不确定性和概率的起源。
在多世界理论中,我们所观察到的每一个可能的结果,都是我们每一个意识分支选定的一个视角,而意识在选定观察视角的同时,就定义了自己。
无数版本的“我”见证了每个可能事件的发生。那么,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谈论哪一个“我”才是“我自己”的问题。无数个“我”在每个“世界”中存在,每一个“我”都会有一个自我意识。因而我们就逃避不了“多意识”的讨论,这就形成了多世界理论的一个分支,称为“多意识理论”
多世界理论非常明确地赋予观察一个物理意义:观察只不过是观察者和被观察系统之间的某种相互作用。观察者本人也不过是某种物理实体,从物理上,观察者和一台观测仪器的观察行为并没有任何区别。当观察者完成了对猫的观察之后,观察者和猫之间就形成了量子纠缠。完成观察后,猫的每个状态(“死”和“活”)、观察者的每一个可能状态(“看到猫死”和“ 看到猫活”)都不再独立。
理论上,单独的观察者的状态和单独的猫的状态都已不复存在。也就是说,我们如果笼统地问:猫是死的还是活的?这个问题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因为猫已经不是一个独立存在了,它和观察者纠缠在一起了。此时我们对猫的状态的描述必须建立在观察者某个状态的前提下,反之亦然。也就是说,猫的状态是相对于观察者状态存在的,而观察者的状态也是相对于猫的状态而存在的。因此,在观察的时候,观察者的一个状态(看到猫死)就会和猫的一个状态(死)关联起来,而他的另一个状态(看到猫活)和猫的另一个状态(活)关联起来。这是由薛定谔方程的线性演化导致的必然结果。这样一来观察者并不是以一个独立的观察者而分别观察猫的“死态”或“活态”,而是以一个多态叠加的形式,分别与猫的各个状态纠缠。
当观察者问自己,“猫是死的还是活的?”我们只能这么回答:相对于我们看到猫死的状态,猫是死的;相对于我们看到猫活的状态,猫是活的。而你非要想问,猫自己本身到底是死的还是活的?对不起,猫自己是什么?只有一个和整个宇宙纠缠在一起的波函数(能量波),没有独立的猫自己存在。
整个宇宙的物理状态 一直处于多重叠加一样,每个意识生物的大脑,其物理状态都会由波函数(能量波)来描述,因而也就是一种可以在任意基底上描述的叠加态。也就是说这个大脑波函数(能量波)是量子的、不确定的、叠加的、并且是以任意方式叠加的。然而,并非所有的叠加形式都会产生所谓的意识。这些意识的每一个叠加态——意识之所以能够成为意识,其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它有着确定的自我认知状态——必然是确定的、经典的。因为一个不确定的意识态必然是与外界纠缠在一起的并且无法区分的,它必然不可能产生“自我”,因为这时候已经无所谓“我”,也无所谓“物”了,物我之间就像是巧克力与牛奶一样,变成了巧克力奶了。“我”这个字,可能是我们日常中最常用的字之一,但是我们平时基本上没有注意到过,说到底它包含了一个终极哲学秘密:自我定义。
自我定义注定是逻辑不完美的,因而我们的世界注定是概率性的,他完全有提升的空间,维度不同也就是意识能量的自由度不同,决定他看到现实的像不同。我们看到的物质世界形成的这个能量波,跟我们的意识的能量波没有本质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维度不同。
量子物理告诉我们三维和高维的临界态,和能量波,和意识之间是一种属性。也就是意识本身的能量波,跟我们现实中看到能量波没有区别,区别只是它的意识自由度不一样,维度不一样。
从以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我们的三维空间里的存在,它就是波函数,也叫能量波,而我们的意识就是能量波叠加出来的。在高维空间里面,同样也是波函数,也叫能量波,只是它的自由度不一样,所谓自由度不一样,就是随着维度的升高,它的自由空间范畴越来越大,差一个自由度,就相当于人和蚂蚁的差异了,不同维度呈现出的生命格局完全不同,也就是自由度(维度)决定生命的纵向格局。
刘丰老师说:我们还可以看到在不同维度上的生命,呈现的生命自由度完全不一样。在生命自由度的不同呈现上,派生出了我们现实中的人,在有形空间里边,对生命自由度的理解、驾驭和验证本自具足的过程,也就是人类的高维智慧所形成的生命科学。意识自由度提高,生活的自在度一定比你在提高之前要高,你的幸福度,你的自在度,你的快乐度和你的创造力一定是越来越高。不会损失什么,相反的,执着于一些有限的目标、有限的结果的执着,却让我们成为这些目标和结果的奴隶,这个形式会让我们越来越纠结。
造成我们内在心灵能量降低的事物就是所谓的恶,就是造成我们能量趋势、维度在降低的这个状态其实就是恶。这个恶是什么意思?就是局限,就是限制性的。甲骨文那个“恶”,上面一横下面一横,中间实际是一个限制性的符号,它是被限制的一个状态。就是当我们的意识被限制了,下边一个心,我们的心的自由度被我们的认知限制的越来越低,这就是所谓的恶。这个恶就使得我们产生无数的无明。
所谓无明是什么?就是没有办法接到我们更自由的能量状态,我们被我们的认知障碍在了一个狭隘的空间格局里面。我们的心本来是一个通达宇宙的,但因为这些有限的认知把我们困在一个狭隘的能量状态里。在这种狭隘的能量状态里面就是所谓的恶的状态,这就是能量维度越低,你的自由度就越低,你受的限制就越大。一维把你限制在一条线上,二维限制在一个面上,三维限制在一个立体空间里面,到四维限制在一个时空空间里面。所以不同的维度它有不同的限制。
什么状态是完全没有限制的状态呢?是无极境界,天人合一境界,无上正等正觉的境界,是N维N趋于无穷大境界,在这个境界是没有限制,零维自性是没有限制的,只有这两点是无限制的,全然地包容一切,其中所有的在中间层次上呈现的,都有相对的限制。所以这个恶也是个相对概念。在不同的层次上,它所呈现的只要是以降低我们心灵能量维度的这些事物都是相对的恶。
整个宇宙空间结构,它有不同的自由度的状态,自由度决定了,我们渲染这种物质存在所在的意识能量的境界,它决定了这个能量的属性。
我们意识的自由度是可以突破时间作为常量的这个概念。当时间成为变量,完全能够超越时间,从现在到未来的。当人突破三维认知的表层觉受的时候,他实际是透明的,他看所有东西都是平等的,而且,时间可以高度地重复,高度地叠加。有人修到一定程度,对周围的事情,他不需要用眼睛看就了了分明,是因为这些能量关系,他都能觉知到。你刚才说的那个,他可以到时间前面去,就是过去他往里放东西的时候,他可以看到他放东西了。别人不知道,他能知道。因为这个事情,整个在时间是变量的时候,可以解释清楚。但时间是常量的时候,我们是不可能回溯的。
《道德经》中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之又玄就是不断提升维度。你维度越高,你呈现的自由度就越大,那种呈现的美好的感受就越强烈,那种美妙的存在状态就在不断的升维过程中不断被放大。纵向提升自由度,呈现的生命状态是当下的自在,喜悦,快乐,和充满创造力。
我们的意识自由度越高,生命状态就越自在,驾驭的空间能量场域就越大。生命智慧是一个持续延伸的话题,在佛教管它叫“般若”,就是N维宇宙空间N趋于无穷大的宇宙智慧被称之为“般若”,我们必然要回到N维空间的境界去。这就是我们生命的真正意义,就是在于提升我们意识能量的维度,也是提升所谓灵魂的高度。叫培德。德高望重,厚德载物,德就是维度,就是自由度。当生命意识自由度不断拓展、不断扩大的时候,它就越来越趋于圆满,越来越跟宇宙整体所有的存在合一,这个境界被称之为天人合一。
在这个境界上你还用去占卜吗?这样我们就理解了孔子五十学《易》,韦编三绝,成功悟道,最后说“不占而已矣”。
分享的好!福生无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