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源自:张其成 2023-11-30 07:02 发表于北京来源:云修行《易经》为群经之首,广大精微,无所不包。《易经》中的三个字:上、止、正,说透了人生智慧,“上”加一竖,是“止”;“止”加一横,是“正”。这三个字,增减一个笔画,即蕴含着老祖宗三种大智慧。一、上,上进《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当立志高远,有一颗奋发上进的心,砥砺前行。于萧瑟中刚强,于逆风中飞翔,遇挫不馁,遇难不畏,精进不休,发愤图强,如此,才能有一番建树,成就自己。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年轻的时候,非常落魄,既没有门路做官吏,又不会做生意,只能到别人家蹭饭吃。他曾被亭长嫌弃,而扫地出门,曾被无赖鄙视,遭胯下之辱,甚至一连十几天,靠吃一位浆洗衣服的老奶奶的“漂母饭”果腹度日。他投奔项羽,项羽不信任他,投奔刘邦,刘邦看不上他,尽管如此,韩信并没有气馁,他坚信自己有大将之才。后来,韩信有机会接触萧何,并向萧何展示了自己的能力,最终刘邦听从萧何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军。此后,韩信出陈仓、定三秦、破代、攻魏、拔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立下赫赫战功,后被封为齐王。常言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即便深陷泥泞,也永远不要怀疑努力向上的意义。生活粗粝的打磨,可以让石头化为齑粉,也会让宝石熠熠发光。不管生活给予什么,都高昂着下巴坦然接受,不要让烦恼和焦虑,毁掉你的热情和冲劲。心可以碎,手不能停,该干什么干什么,在艰难中继续前行,才有逆风翻盘的机会。张其成书院,赞133二、止,知止“上”加一竖,便是“止”。《周易·乾》中说:上九,亢龙有悔。意思是,居高位不思谦退,不免会因失败亡身而后悔,人这一生,要有乘风而上的勇气,更要有适可而止的智慧。物极必反,盛极必衰,退一步,不是懦弱,而是明智的选择,该上则上,该止则止,行事把握分寸,慎之又慎,前途才能光明。曾国藩给弟弟的家书中这样写道: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花全开,意味着就要开始凋谢;月全圆,就代表着要开始残缺,自然规律如此,人也是一样,春风得意之后,常常会有意料不到的灾难。利无尽处,命有尽时,《周易》在“即济”卦象之后是“未济”,也是这个道理。《道德经》中说:反者,道之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一个人做人做事如果没有尺度,贪得无厌,不知道何时该收手,早晚都会招致祸患。心中有尺,行有所止,唯有以“知止”为始,才能以“得”为终。三、正,守正“上”加一竖为“止”,“止”加一横为“正”,一横是天,一竖是地,做人就应顶天立地,持中守正。《周易》中讲:鼎,君子以正位凝命。有力者之可行一时,有德者方可立一世,这世间纷乱无数,只有立身修心,端正人品,才能越走越远。晏殊出身于书香门第,但由于连年战乱,家道早已中落。但他天人之姿,年仅14岁就被推举参加殿试,若一举高中,不但可暮登天子堂,还能振兴家族荣光。意想不到的是,考题阅毕,晏殊却站起来说:我曾做过这篇赋,请换别的题目考我吧!晏殊的至真至诚,让宋真宗大为赞赏,赐他进士出身,让他在秘阁深造。后来,晏殊入朝为官,每逢节假日,他都闭门不出,在家读书学习,宋真宗知道后,问其原因,他坦言道:我也喜欢游乐,只是囊中羞涩罢了,也因如此,晏殊更得重用,当即被提拔为辅助太子读书的东宫官,一路步步高升。古人说:守正行权真事业,平矜节欲大功夫。一个人要想做大事,就一定要走正道,正大光明,才能走得长远。如果贪图捷径,想要走歪门邪道,迟早要吃大亏。关于行气的要领,综合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1)吸气曰纳,出气曰吐。“吐故纳新”即吐出碳气,吸纳新鲜氧气。纳时深吸至于丹田,然后徐徐吐出废气。吐气有吹、呼、唏、呵、嘘、呬六种方法。《养性延命录》云:“凡行气以鼻内(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呼吸之法要细、长、深、匀。吸气时要细微徐缓,不可闻声,葛洪所谓以鸿毛着鼻口上而鸿毛不动。深者谓吸气深入达于脐下丹田。匀谓呼吸要匀称。细微、徐缓、深长、匀称,此即道家所谓“绵绵若存”。(2)行气宜在早上林间,空气清新的地方锻炼。古人称:“从夜半至日中为生气”。(《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司马承祯谓:“凡导引当以丑后卯前,天气清和时为之。”(《导引论》(3)导引行气是把肢体运动、乾浴、按摩与气功,内外结合起来。《导引经》说清旦起来,叩齿、闭目握固、调息、导引正是讲的内外功的结合。(4)行气要节食,不宜过饱。《养性延命录》云:“行气之法,少食自节,动其形,和其气”。(5)行气要注意意念活动,要把调息练气与练心(思想、意念)结合起来。意念活动在道教叫“存思”、“存想”、“存神”。①《老君存思图》云: “为学之基,以存思为首。”(《云笈七签》卷四十三引)存思又叫凝神,神定则气住,练功家要求意守丹田或意守某关,在道书中又称“守一”。《抱朴子•地真》云:“思一至饥,一与之粮。”道教加以神秘化就有“思玄一”存诸神等说,其实就是使精神专一,凝神聚气。道家以耳为精窍,目为神窍,口为气窍。意动形摇则伤气;目动心摇则伤神;邪思精摇则伤精。故《庄子》云:“勿摇汝精,乃可长生”。(《在宥》)意念专一则耳不闻,可以保精;口不言,可以保气;目不视,可以保神。心静守一则气平,气平则息匀,息匀则气聚,气聚则凝神,神气合一,性命归根。所以“存思”的要点在排除杂念,闭目内视,所谓“智静神凝,除欲中净”。(《老君存思图》)《神仙绝谷食气经》说:“诸行气皆无令意中有忿怒愁忧。忿怒愁忧,则气乱;气乱则逆。思一,则正气来至;正气来至,则口中甘香;口中甘香,则津液多生而鼻息微长;鼻息微长,则五脏安;五脏安,则气各顺理。如法为,长生久寿。”(《云笈七签》卷五十九引)所以行气功要精神上轻松愉快,心情安静,排除一切烦恼和杂念,常保心气和平,这样练功持之以恒,自可健康长寿。《清静经》曰:“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若能常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故能寡欲则心平气和,心静而神自清。因之,清心寡欲,意念专一,是行气功的前提条件。概括起来,可以这样说:导引行气就是现在的气功、保健按摩、柔软体操、武术锻炼等结合起来的一套保健强身之术。导引行气如能长期坚持锻炼,无疑能够增强体质,防病治病,可以却老延年。但道教认为可以长生不死,显然是妄诞的。汉代的王充就批判过道家以为导气养性可以度世不死的虚妄。(见《论衡•道虚》)葛洪认为行气导引“可令内疾不起,风湿不犯”,“可以延年迟死耳,不得仙也。”(《抱朴子•极言》)行气重视意念活动,意念活动是心理卫生的保健法,把人的心理与生理密切结合起来,说明古人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对人的心理与生理的关系上已有较深的理解。(四)房中 房中本是古代医学中讲男女性生理和性医学的知识。《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云:“房中者,性情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王制外乐以禁内情,而为之节文。传曰:‘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陨性命。”这一段概述了古代房中术的要旨,说明男女结合是性情之极至,其要在“乐而有节”。如果没有节制,沉迷荒淫就会伤生短命。道教汲取了它。在道书中把房中亦称为“合气”或“男女合气”。早期道教的经典《太平经》中就有“兴国广嗣之术”。天师道的教徒们都是有妻室子女的,因之道教认为房中是保精、养生、却病的一种修炼方法。所以《黄庭经》说:“长生至慎房中急,弃捐淫欲专守精”。道教的理论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配合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天地之道就是阴阳和谐,阴阳合而万物生。所以《玄女经》说: “一阴一阳相须”。《抱朴子》说:“人不可以阴阳不交,坐致疾患”(《微旨》)。又说:“阴阳不交,则坐致壅阏之病,故幽闭怨旷,多病而不寿也。任情肆意,又损年命”(《释滞》)。《养性延命录》谓:“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若孤独而思交接者,损人寿,生百病”。这说明男女合气的真理。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不交及纵欲过度都会产生疾病。所以葛洪说:“人不可以阴阳不交,坐致疾患。若乃纵情恣欲,不能节宣,则伐年命”(《抱朴子•微旨》)。房中术的要点是:(1)注意节欲而不能纵欲,葛洪所谓“得其节宣之和,可以不损”(《抱朴子•释滞》);(2)禁忌醉饱以后或劳累过度的性生活。《素问•厥论篇》说:“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王冰注云:“醉饱入房,内亡精气,中虚热入,由是肾衰”。《养性延命录》亦云:“醉饱、远行归还,太疲倦,并不可行房室之事,生病,切慎之”。房中术的功用,据葛洪说:“夫阴阳之术,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虚耗而已”。(《抱朴子•微旨》)至于道教认为房中之法可以“采阴益阳”,“还精补脑”,“增年益寿”,能医治百病(见《抱朴子•释滞》),这显然做了不适当的夸张。房中、服食、导引行气等都是道教修炼养生之术。但是“好事之徒,各仗其所长,知玄素之术者,则曰唯房中之术,可以度世矣;明吐纳之道者,则曰唯行气可以延年矣;知屈伸之法者,则曰唯导引可以难老矣;知草木之方者,则曰唯药饵可以无穷矣;学道之不成就,由乎偏枯之若此也”。(《抱朴子•微旨》)葛洪说这些浅见之人,总是强调自己知道的一点,认为就可以成仙,其实乃是片面之论。精、气、神是构成人的生命的三大要素,所以道教的修炼贵在爱精、保气、全神。房中的目的在爱精,导引行气在保气,服食药饵是综合性的,既可治病,又可固精、保气、全神。《抱朴子•杂应》说:“养生之尽理者,既将服神药,又行气不懈,朝夕导引,以宣动荣卫,使无辍阂,加以房中之术,节量饮食,不犯风湿,不患所不能,如此可以不病”。葛洪认为人的身体是个有机体,各方面密切联系着,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如像治理国家,必须“文武礼律”互相配合,不能有所偏废。如像音乐一样,必须五音配合,才能成曲调。养生也是这样,应该把服食药饵、导引行气、房中之术等结合起来,才能收到防病、治病、强身、延年的效果。道教在养生方面有许多值得重视的宝贵经验和知识。如青牛道士封君达说:“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饥饿——引者)。去肥浓,节咸酸,减思虑,损喜怒,除驰逐,慎房室”。张湛《养生集叙》曰:“养生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日养形,四日导引,五日言语,六曰饮食,七日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并《养性延命录》引)袁了凡讲聚精养生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指清淡之味——引者)。(《摄生三要》)这些都是养生经验的总结,是颇有价值的。道教的长生成仙之说,当然是虚妄的,但如服食中包含着许多医药和食疗保健的知识,导引行气是气功、保健功与按摩相结合的强身治病的方法,房中是性医学的知识,这里面都包含着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应该珍视这分文化遗产,剔除其虚妄迷信的东西,发扬其科学的内容。正道直行,守住原则,守住良知,必能口碑出众,受人尊重,这是一个人行走于世间最好的通行证。本文作者:抱蒲堂 云修行
分享的好!福生无量天尊
谢谢老师分享!不断的前行最后就会行走在正确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