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源自:南怀瑾 南怀瑾东方讲堂 2023-09-21 08:29 发表于北京真正的大智慧才是真神通,孔子引申这个道理,认为政治也好,做事也好,要能做到“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就可以达到“知几”,达到“介如石”的境界。不要因为上司提携就逢迎拍马,今天发表你升官,对长官也不拍马屁或谄媚;对部下或不如你的人,也不要轻慢他,仍要尊重他。平常做人就要如此。换句话说,平常的时候态度如此,飞黄腾达的时候也是这样。对有钱的人、没有钱的人都是这样,这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后来变成为一句名言,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淡如水”就是没有味道,大家平平淡淡的,老一辈的人自小都会懂。这句话是出自《增广昔时贤文》一书里,过去这是一本很重要的书,我们十来岁都已经会背了,原文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这个道理,诸葛亮的文章里也有提到。诸葛亮除了功业以外,千古名文只有两篇,就是前后《出师表》,另外留下来的有几封家书。诸葛亮的书信都很短,可见他公事很忙,没有时间说很多话,可是意思都很深远。譬如给他儿子讲交友的信中说,君子之交“温不增华,寒不改叶”。“温不增华”,是说春天到了,花已经开了,不要再加一朵花,锦上添花的事不要来。这也就是“上交不谄,下交不渎”的意思。朋友得意时,不去锦上添花,朋友倒霉时,也不要看不起他,跟平常还是一样。朋友之间的感情不能像是天气一样冷热变化,要永远长青,四季长青,这才是交朋友之道。下面还说患难中如何交朋友等等,大家翻翻《诸葛亮传》就知道了。为什么君子要“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呢?做人永远要留一步路让别人走,也让自己走。从人世间看宇宙是很大的,实际上却是很小,冤家到处都会碰到的,这也是“知几”。所以什么叫“知几”呢?“几”就是“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这其中很微妙,这时还没有动,开始要动,也就是将动未动,这个时候就是“几”。你要能“知几”,知道“知几”的道理,就是大吉大利。君子能够“知几”,便永远大吉大利。因为“知几”,所以见到不好的自然不动;看到好的,知道能好到什么程度,动而一定利。所以“几”就是先见之明,因此孔子说,“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如果认为是一个机会,应该是你的,机会要来以前自己便已经知道了,所以才能把握机会,“不俟终日”。不要说我等明天再来干吧,如果等到明天,机会便已经过去了!——《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
分享的好!福生无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