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源自:原创傅莹雪淨明學苑 2023-03-25 08:30发表于上海 正己化人需诚与敬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读书报告
作者:傅莹雪
时间:2022年10月31日
按:2018年8月8日古国治老师成立中国文化读书会微信群,意在推动加入者共读中国文化之书,由此起,群友每月读一至两本中国文化之书,书写读书心得,净明学苑选编群友推荐之报告以飨读者。
本月读南怀瑾先生著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第二章《为政》,这章是讲学以致用的外王道理。《学而》篇是讲为学的道体,《为政》篇是讲学问的外用。读了很受用,在生活中如何做人做事待人接物心中更清楚了,也更有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以下是我觉得很受益,有感触的敬呈如下:
一、以德服人,正己正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文中说,儒家以正己正人谓之正,以学问德行的教导和感化为中心,所以为政重在礼乐。己正人也正。孔子讲"为政以德"教示王道的原则,并不重于治术和才能,换句话说,要讲为政之学,也只有至诚至善至美的德行,才是治道和治术的最高原则。这句话我理解的意思是说我们还是要先回到自己,修身打好做人的基础。有了德行,犹如北斗本身,永远是恬静无为的,四方都会导循其规律,环顾而拱为它。这就如我们作为父母,不是想着怎么去管去教育孩子,而是先要回到自己,修正自己,诚意正心。父母犹如土壤,孩子犹如土壤里的苗,土壤松了肥沃了,苗自然长好了,孩子自然而然也会成长的很好。
由此我想到中国近代民间伟大的教育家王凤仪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儿女不用管,全凭德行感。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古国治老师也在“如何爱”课堂上曾讲过:“在外面我们没法做帝王,但在家里我们想要做帝王。这就是人性。这也是我们做父母要面临的问题。”的确如此,我自己的体验,做父母家长的是很喜欢和享受那种权威感带来的快乐而又不自知的。这的确是一个很普遍而又被我们忽视的问题。生活中一旦孩子有不同的想法,有叛逆的行为,和我们有冲突的时候,父母搞不定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以威压人,以势摄人。不得不承认我们内心都是很希望孩子顺从的。
古老师说:“你看这就是人!别人顺从你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就像做帝王一样。”所以做父母的我们尤其要注意这一点。要不断回到自己,内观自己。修正好自己,正己化人。我们治家如此,治理企业,治理国家,均是如此。这里讲的为政的"用"重点是在"化"。教化、感化、春风化雨、潜移默化。过程也都是慢慢的自然而然的改变,无为而治,而不是用外力强行纠偏改正。
二、"敬"的重要
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这里讲孝,从对待父母的态度扩而充之,人之所以为人,无论持身、齐家或治国,学问修养达到诚敬的程度固然很难,如态度和颜色。能做到"敬"也已经很不容易了。有许多人处事待人接物,的确也诚心,可是当他在做的时候,那种态度和神气,实在使人受不了,以那种态度处事对人,纵然是做好事,他的后果也是很难堪的,所以这一则也放在为政篇中,孔门弟子的用心很值得深思。
读到这一段,我特别有感触,我经常遇到一些学佛的师兄们非常热心,怀着极大的善意想要帮助你,但却总让你感觉到内心隐隐的不安,很不舒服。就是那种帮助是高高在上的,是"我要帮你"、"我要指导你"。会让你感受到尴尬不舒服觉得不被尊重。仔细体会,就是心中没有"敬",没有包容和接纳。所以古老师说:尊重一个人,比帮助一个人更重要!
我自己也经常有这方面的问题。有一次好友在群里讲了她的困惑,我也没多去询问和了解她的困惑和犹豫背后是什么原因,就直接说了我的看法和建议,当时就感觉到自己一阵得意,有一种"我比你强"的优越感。当时还陶醉沉浸在这种感受里,觉得非常爽。事后才反省看到,把自己吓了一跳。这也提醒我在生活中要时常觉察观照自己,和人相处是否内心有担心恐惧,想要改变对方的念头?是否内心有轻视、小看对方的想法?提醒自己放下"帮助"别人的执念,先做好自己。不做拯救者,这样会少了很多好为人师指点别人的冲动和行为。
三、诚敬而平实的学问态度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书中写道:君子的德行应该是重于笃定履践,少说空言,多做实事,要把实行放在宣传的前面,以实事求是为重要。后面又提到一个人的学问知识,必须要诚敬而平实,知道的便说是知道,不知道的就说是不知道。最怕的是强不知以为知。对于凡事不知道的事理,宁可保存疑问,阙以待考,且要谨慎发言,不必强不知以为知,妄说一些并不知道的话,这样就可减少过错。
读这段话,让我深受触动。这种现象在我自己和他人身上都经常看到。也在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我自己体会还是自卑的心理在作祟。因为觉得自己不好,所以担心别人认为自己不好,尽量掩饰,表现出来就是处处求认同,求认可,甚至处处夸大其词彰显自己。不知道、不懂的、不会的,也不好意思、不敢承认,死爱面子,说穿了就是自欺欺人。
怪不得南怀瑾先生说过一句挺妙的话:人生在世就是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夏莲居老居士也说过一段话:"学者须先打破自欺一关,始有商量处。须灼然见得自己满身过失,功夫始有着手处。此二关不破,任你谈玄说妙,终是门外打绕。"好惭愧啊!也越发觉得诚意、真实的重要。不可不知!不可不慎!要做到真实、平实,就要去面对我们内在的那份自卑。如何去面对自己内在的那份自卑呢?古老师有句话让我的自卑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和放松,他说:我们都是自卑的人,都是在从自卑走向自信的路上。原来自卑并不可怕,这是人性的通病,可怕的是害怕和恐惧自卑。所以我们要时常告诫警醒自己:在生活中无论是独处还是与别人相处,学习时时提起观照,反观自己,看到并理解自己的自卑,从而学习做到真实、平实。
南师我辈之榜样顶礼!
分享的好!福生无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