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见利而忘义,说的就是人性的一大弱点,就是人一旦分别出有利于自己的事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的忘掉仁义道德,不知不觉的起心动念而求其利。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字和词语中常常包含这至深的道理。“中”“和”这两个字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来看看我们国家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居然占了两个字! 中在前和在后中和可以理解为中和之道,说的是我们达到了中的状态然后就会体现出和。何为和,和气致祥(和气生财),吉祥如意人皆爱之,财为养命之源人亦爱之,这里暂切就以财来论。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以要生财和气便是一切的根本。 和气怎么来的呢?对了,是心平气和!心中无事,心安理得;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故而心平。心平则和气生。心平在套用个词解释叫宠辱不惊,宠为上,辱为下,宠辱不惊就是不因为得到而喜悦和失去而忧愁。宠为上者担心失去财富不高兴,辱为下者想着去求财没得到也不高兴。上下都会有失,那就只有在不上不下在中了!所以这里和的来源就在于中,中则不偏不倚是为守中之道。 何为守中之道呢?怎么做,套用句名言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物喜说的是不因身外之物的得失而欢喜,这里理解为“利”的得失,不已己悲则说的则是心中也不要因“名”的得失而悲伤。物好理解就是物品,财物,物质等等,名便是名称,名声,名号等等。名利两字又可进行区分,便是人所执着善恶,好坏,对错的源头了。因为有了上面的心理的分别,至此人们行为上就失去了中道。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因为中道失去,产生了分别,从而又引发了不如己意的后果,人们自然希望在回到中道上去。 心病还须心药医,一切问题源头还是在心。刚刚分析问题原因是自心产生分别导致的,也就是不知不觉动心了引起的,所以答案就是制止住动心就可以慢慢回归到中道大道上去了。如何止其动,心猿意马心如何不动?刚刚说心动是因为有了不知不觉的分别导致的,那么分别何来? 人之初,性本善。很少有人明知道是错的行为他自己还会去做!更不会把明知道是错误的信息分享给别人!每个人成长环境不同,造就了独特的后天性格,成长的酸甜苦辣化为个人独有的感悟,通过言传身教传递给了后代子女,无论好的坏的这里对后代影响程度来说身教影响占了主导地位!在可见行为互相影响的同时,人们对他人来自语言的真知告诫却不以为然。 常言实践出真知,养儿方知父母恩,当家才知柴米贵。这里的知,乃是融入了酸甜苦辣的亲身经历,最后才化为一句告诫,诸位能具体描绘出来嘛?故而真正的知,是亲身经历后的感悟,所以言语表达的只言片语不足为他人所知,反而因过多的重复容易被他人所恶! 文章写到这里,其实应该大家都明白如何做了。要想行中道那就是仔细想想你是否真的知道,老老实实听别人的告诫,认真的去做!做过后才会明白道理!逆耳的是忠言,苦口的是良药。听进去告诫照着做了的人自然会顺风顺水,反之种种不顺发生时,你是否需要好好反思下自身?是否有人正在一遍又一遍的告诫,说的正是你不愿意听的话? 天下真知必然道理是相通的,但每个人的路必然是不同的,唯有亲身去试验一番后才真正明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写了这么多,说的是知,很多恶果常常是由于无知的原因导致(很多人们嘴上说的认为知,其实是不知道!)真知灼见必然是千万人经历种种实践,穿越历史并得以验证的!那么刚刚说了,最好办法就是:听人劝,吃饱饭!然而实际生活中,常常不是那么容易做到,心亦不是说控制住就控制住的!很多深刻的道理还需要挖掘挖掘在挖掘,才可以显现出来! 又如人常常会执于对已益大之修,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这时不知他人其言语真意,就会使其执着自我,不知不觉心生忿意,意动则生其嗔心,嗔心起则中道有失,大道远矣。嗔心为不满之情绪使然,故而当以感恩之心以制之,以和于中道。 故而常持感恩之心,可以防止生出执着不满之心,多寻己因谦虚谨慎亦可有助于发倔出不足之处,亦可关键时刻制其鲁莽妄行以生出祸端。 感恩一切!无论好的坏的,时间会证明一切!人生在世岂能尽如人意,感恩常在久之则心安。心安理得之处,恩存心中则无害生,故而也当心存感恩,感恩亦为仁慈之心的开始。
分享的好!福生无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