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源自:苏树华悟心心舍 2023-04-04 13:06发表于湖南
作者:苏树华 文本整理:豆角 清兰 了了 宽亮 佳荷
今天,我们再来说说达摩祖师的《悟性论》。
悟就是觉悟的悟,觉悟个什么呢?觉悟这个菩提自性,觉悟这个圆觉净性。在这篇的开示中,达摩祖师向我们开示,如何了悟自心,如何明悟自心。
达摩祖师的这一篇的开示,一开始就向我们道: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也就是说的这个道,只是这个寂灭的妙体,这个寂灭的妙体,也就是这个无相的妙体,之所以把他称之为妙体,那是因为他是生发万有的根源,他是本体,他是根源。在教下这个根源,这个本体,这个真体,就称之为法身佛。这个法身佛,无形无相,但却能生发万相,这个无形无相的妙体,达摩祖师也把他称之为道,这个道,达摩祖师告诉我们,是寂灭的,是无相的,是灵妙的,万法的根源。
学佛修道的人,他最基本的行为,那就是一个修字,无论是佛家的也好,道家的也好,儒家的也好,乃至以其他的名目而立名的宗派,在他的作为上,都称之为修,都是这个修字。那么这个修又是指什么呢?是不是一个东西坏了,需要你修修?需要你把他修好?如果一个东西能坏,坏了你还能够把他修好,那么修好了还会坏,有成有坏,有生有灭,在这成坏生灭的现相法里做活计,那正是六道轮回里的捕风捉影。
那么这个修字,又是指什么呢?达摩祖师说,修者以离相为宗,修就是离相,为什么要离相呢?因为我们被幻相缠缚了,离开了幻相的缠缚,我们也就获得了解脱;要想获得解脱就得离相,离开这些幻相。离开这些幻相,也不是说,这里幻相那么多,眼见的、耳闻的、心想的,这些幻相这么多,我得要跑到一个没有幻相的地方去,在那里什么相也没有,那我就解脱了。我就离相了,我就离开这个相了。不是!
心性学意义上的离相,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离相,物理学意义上的离相,就是离开这个环境,离开这些相,到一个无相的地方去,而事实上没有一个无相的地方,物理学意义上的地方。而心性学意义上的离相,那是即相离相,即离同时,无有先后。即相离相,也就是在相中而离相,在相之中超然相外,即相的同时、有相的同时就是离相,就是无相。不是我先即相,然后我再离相,不是这样,即相的同时就是离相。
譬如我们眼见这形形色色,这形形色色就在我们的心中,就在我们觉性灵光之中显现出来了;他显现出来了,他历历分明,青是青,黄是黄,男是男,女是女,大是大,小是小,清清楚楚,这就是即相。即相的同时,一点点挂碍也没有,一点点执着也没有,也不是强行如此,他本来如此,即相的同时,也就一尘不染,那不就是即相离相吗?那不就是即离同时吗?我们的这个妙明真心,原本就是如此。
但是没有悟到这个妙明真心的时候,那又是如何离相呢?未悟之前的这种离相,就是佛教里面讲的,放下放下,不要不要不要。这个放下,在教下以二乘人作表法,也就是以人、二乘人作为表法,在佛教里面,那就叫做人喻,就是以人作为一个比喻。这个放下,以二乘人做表法,也就是以二乘人做个比喻,你不要以为二乘人,那些声闻缘觉就是他人,就是对象化的他人,你不要这样认为。他既然是个表法,所表之事,就不离诸人的当下,就在诸人的一心之中。二乘人作为一个人喻,用人来比喻,作为一个表法,表我们的离相之德,表我们的放下之德,放下放下放下,统统放下,不要不要不要,什么都不要,与一切东西、与一切相脱开,什么都不要了。你不要他了,他就干扰不了你,他就惑幻不了你。
你真的彻底的不要了,功夫到达了这个境界,就称之为阿罗汉,阿罗汉就是离欲的意思,离开了贪欲。这个东西也要,那个东西也要,不要不要不要,统统不要,我不要你,你干涉不到我。完全彻底的不要了,就叫阿罗汉,就叫离欲。我们人人心里,都有这样的离欲。在这个世上追名逐利,有时候想想吧,也没啥意思,有时候特别的累,真想不干了,真想不要了,那就是被你压抑下去了,内心深处的,你的离欲之德,你的离相之德。
但是世人如果不能证得这个圣体,如果不能证得这个心体,如果不能证得这个觉性,他盼着退休,退了休,就不干了,就休息啦,太好了。结果退了休,比工作的时候还无聊,因为你不可能一事不做,你即使能做到你所谓的那个一事不做,那个一事不做也是你做的,也是你所为。他不能证得这个妙体,他不能证得这个即相离相的人,所以想着退了休挺好,休息,结果休息不了。妄想不断,张家长啊李家短啊,这社会上的是是非非呀,不公平啊烦恼啊,要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这个天下呀。结果安排不了,那就埋怨,怨天尤人。退了休的人,那心里的烦恼,那心里的妄想,那心里的捕风捉影,那自由的捕风捉影,他比没退休时那个颠倒妄想还忙。没退休时,他还能把自己颠倒妄想集中在名和利上,造名和利的业;退了休了,他爱怎么想怎么想,没人管他了,也没有任务约束他了,自由的颠倒妄想,随意的颠倒妄想,无边无际的颠倒妄想。所以不证得这个真性妙体,那是不能获得解脱的。
二乘人讲的是离相,他不能即相而离相,他只是要离离离离,我们心中也有这个离相之德。那大乘人就不一样了,大乘人他追求的就是这个大,但是这个大是什么呢?以佛为大,以心为大。这个菩萨的修行,大乘人的修行,他除了放下之外,他又多了一个,用教下的话来说,我要见佛,我要见佛。用宗下的话来说,一样的道理,道理是一样的,话语不一样,表述方式不一样,教下说那个大乘的人,佛子菩萨都要见佛,不但要见佛,还要成佛,他以佛为目标。
但是要见佛是要有个前提,你得放下才能见佛,你不放下,你被执着迷失了眼睛,遮住了眼睛,佛在目前也不能见。所以放下放下,菩萨放下,在放下的同时他还要见佛,但是这个见佛,又不是见对象化的他。我见一个自己妄想的那个样子的佛,不是这样!真正的修行,真正的大乘不这样。见佛就是见性,明心见性,花开见佛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花开见佛,见佛就是见性,见佛不是见别人,就是见自己的圆觉净性,见自己的法身真佛。菩萨也是一个表法,表大乘的修行人,他不但要放下,他还要见性。
我们大家现在就可以试试,放下统统放下,六祖大师说的“屏息诸缘,一念不生,乃至呼吸也暂时停止”,于如此放下处,你自看,这个现相的是谁?这个见一切相明明了了,闻一切声分分明明,这个现相的是谁?这个见色闻声的是谁?见色离色,闻声离声,这个是谁?如此修行,是菩萨的修行,是菩萨的离相。
佛则不然,佛是证得了这个无上正等正觉的佛,佛是证得了这个圆觉净性的人,佛是以这个圆觉净性自性法身做自己的人。这个佛,这个圆觉净性,这个妙明真心,他是一个本然的即相而离相的人,他即一切相离一切相,即离同时无有先后。这个就是佛,佛不是他人,原来就是自己的觉性,广大灵感的觉性,一尘不染的觉性,具足万德的觉性,这个人你还识得吗?
分享的好!福生无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