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源自:南怀瑾先生禅修前之准备2023-05-24 00:03发表于江苏 《信心铭》三祖僧璨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二见不住,慎勿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由境灭,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昏沉不好。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取一乘,勿恶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法无异法,妄自爱着。将心用心,岂非大错。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梦幻空华,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眼若不寐,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复归自然。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两既不成,一何有尔。究竟穷极,不存轨则。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尽净,正信调直。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要急相应,惟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延促,一念万年,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若不如是,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备。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南老师:好,现在开始,还是《信心铭》。大家要注意,我现在给你们讲这一次《信心铭》,初步带领你们了解一下表层,表面的一层,深入的要注意。所谓,三祖的《信心铭》,以人类文化来讲,把印度的顶尖的生命科学——释迦牟尼佛的,与中国的老庄、儒家汇合的,全世界人类推崇的一个学问——了生脱死,对于生命,个人的生命,人的众生生命,同宇宙整个生命来源的。所以不叫做佛学,超过佛教形式主义,变成一个非常平实的宇宙生命哲学的根本,这叫一乘道。在中国创立了一个宗派,叫禅宗。以修禅定做功夫为基础,结合了大小乘与老庄、孔孟,是真正全人类的超越宗教、超越哲学、超越科学,而与科学、哲学、宗教绝对有关系。再三提出来,尤其你们学佛的,不管在家出家,只叫你信一个正法,不是宗教的迷信,信“心”——“心”就是佛。什么是佛?“心”即是佛。什么是“心”?问题大了。“心不见心,识不见识”,如何去明心见性而成佛?跳出三界,不在物理世界的形象里头,所以不在五行。现在是直接走心的体、相、用——心的体、心的现象、心的作用。所以修行是修这个,这才是正信佛法。不然世界上一切宗教,要靠他力而悟道,有个上帝、有个菩萨、有个佛、有个祖师、有个本尊、有个阿弥陀佛帮助我活到,那是他力,不是自力。即使往生到十方世界、极乐世界,还是没有了道,还是依靠他力。所以这一次开始给你们提出来,叫你们注意一下,洞山价(注:洞山良价禅师)悟道的偈子:“切忌从他觅呀,迢迢与我疏。”你靠他力来悟道,已经不是了,彻底是自他不二。那么你说不靠他力,靠自力——也不是那么讲,自他不二,同体,换一句话是心物一元。我们禅定所得的各种境界,四禅八定,靠他力的,晓得吧?靠什么?靠身体来,靠四大帮忙,四大也是他。四大是唯心的第二投影,唯心的第二投影已经不是真实。况且,我们做功夫、得禅定等等,还是第二重投影变化的现象,自己认为在修道、学佛,完全是错误,非正信之路。每一次晚上讲,都是提醒你们这个注意,这是正信佛法。这个宗旨先要搞清楚。 现在继续讲。我们讲了三天、四天了? 李慈雄:今天第三天。 南老师:第三啊?昨天讲到最后,牵涉到用功的啊,把昨天的这段念一下。“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你想急于求开悟,你搞错了。“执之失度,必入邪路。”用心求道、证道,太过份了,走到旁门邪道去了。“放之自然,体无去住。”本来自然,本来就是佛,此心本在。“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念念在打坐,求入定,或者求往生西方,或者求开悟,求这一些,有所求,有求皆苦,都不是。“系念乖真,昏沉不好。”头脑昏愦不明白,也不对,也不是,太清楚了也不是,哈!昨天到这一段,有关于见地同修持的。 今天跟到来的,“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取一乘,勿恶(wù)……”恶(wù),不是恶(è),“勿恶(wù)六尘,六尘不恶(è)”,上一句“勿恶(wù)六尘”,这个恶字读恶(wù),可恶的恶(wù)。下一句,“六尘不恶(è)”,不读恶(wù)了,善恶的恶(è),同样一个字,两个意义。再读一道啊,“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取一乘,勿恶(wù)六尘。六尘不恶(è),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这是一段,这个跟到昨天来的。 见地上,既然出家,既然学佛,正信佛法,什么是佛?心即是佛。你看七佛一直到释迦牟尼佛,大小乘经典所讲的,都是心的现象变化,包括三十七菩提道品,一直到六度万行,只讲心相;禅宗跟你讲,体、相、用一起来。“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昨天我们讲的,他批评:“散乱不好”。有心去求道、修道已经错了;无心,那你放下来什么都不用心,就睡觉、昏沉,好不好?更不好!不管你修什么,有法可修,有道可求,已经是不好了,第一句话,已经不好了。为什么不好?“劳神”,呵!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不好劳神”,“何用疏亲”呢?有法可修,有法可求,你自找麻烦。你觉到:“哟,修密宗,这个才是佛法;修禅宗,才是佛法;修净土,才是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嚯!这个就对,那个就不对。”——都自找麻烦,你不需要。“不好”啊?那是自“劳神”。“何用疏亲”,那是你自己起分别用,分别心,妄想关系。“欲取一乘,勿恶六尘。”佛法只有一乘道,《法华经》也告诉你,没有三乘道,更没有五乘道,只有一乘道。佛在哪里讲?《法华经》告诉你、《涅槃经》告诉你、《华严经》告诉你、《楞伽经》告诉你,只有一乘道!拿现在的哲学来讲,真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了,这叫一乘道。所以《维摩经》讲不二法门,什么叫不二?不二就是一,没有两个的。欲取一乘道,“勿恶六尘”。我们普通都怕六尘啊,六根怕六尘。“哎呀,我这个这个,学佛了,看看外面花好看;电视,呦!这不敢看,哦,这是世间法。”呵!山水最好,山水不是电视吗?不是电影吗?“哦!我住在茅棚,看外面的青山绿水,我在修道。”去你的!你就看女人、看电视、看搓麻将不是一样吗?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外界的一切都是六尘,大家只晓得外界这里。你坐在这里,打起坐来,感觉到里头舒服不舒服,腿麻腿痛,或者背上难过,你不是在六尘里转吗?你感觉到腿麻,这里舒服、那里不舒服,在哪一尘啊?我问你们,啊?(同学答:“触”)触尘,身体的感受,受阴嘛,是六尘的一种。你以为闭起眼睛在那里,拼命在熬、在熬腿,你不是一天在六尘里头玩吗?呵!你以为打起坐来,山里住到是修行啊?同六尘没有关系啊?你在玩里头的六尘欸,你哪里脱离了六尘境界了?普通研究佛学,哦,色声香味触法都会讲,这叫做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在外面吗?你里头都是啊!你眼睛……,打起坐来,不看外面,你看到自己里头空洞洞的,你不是见色吗?耳朵不听外面,里头听到自己还念佛啊,你不是声尘吗?你哪里脱离了六尘了?三祖告诉你,“勿恶六尘”,不要讨厌它。第二句,“六尘不恶”啊,它也不错欸。六尘就是自体起用的,心体的起用而已,一个现象,所以“六尘不恶,还同正觉”,你在六尘上透过来你就开悟了,它本身就是菩提。 譬如说,色尘,你比如看禅宗一个祖师,灵云禅师,参禅三十年,一窍都开不了,最后见桃花而悟道。那桃花不是色尘吗?所以他悟道的偈子,“三十年来寻剑客”,这个剑客是代名词,找一把有智慧的利剑,打开智慧之门。“几回落叶又抽枝”啊,三十年了。“三十年来寻……,自从一见桃花后”,忽然抬头看到桃花,悟了。“直至如今更不疑”,再也没有可以怀疑的,大彻大悟!不是见桃花而悟道吗?你们学禅的也晓得,有一位比丘尼尼姑,参禅一辈子,后来开悟了,她的本名也忘掉了,大家都晓得提她。什么“芒鞋踏破岭头云”,第一句是什么?“竟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啊?欸,不是,是什么?你们记得吗?我一下忘了。有没有记得的?(同学有回答)对,那你写出来。对了。“归来手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都在六尘上悟道,这是禅宗的路线。他说你用不着逃避,“欲取一乘,勿恶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一切大祖师悟道都在六尘上,因缘而入,一见不忘。“智者无为,愚人自缚”啊,学佛是智慧的成就,不要傻里傻气,以为是功夫的成就,完全错了,是大智慧的自度,所以你妄做功夫,统统错了。因此下面就讲,“法无异法。” 欸,你两首都写完了? 宏忍师:写好了。 南老师:欸,你们不要光抄哦,抄来有什么用!像我们当年听一次就会了嘛,都永远记得,你们为什么这个都不行,还想学什么佛啊?还靠记录,再听,哎呀,不知道,好象有影子。连这点记忆力都不够,你有什么智慧啊!智慧跟记忆力没有差别的啊。你说“我们这个记忆力怎么不及老师?”你以为这句话讲的恭维我,我听了替你们啊,可怜得流血。为什么我听了会记得,你听了记不得呢?因为你心散乱,永远在散乱,然后靠笔记啊、靠电脑,呵!那完全是他力,同你什么关系啊。所以注意哦,在这里不是庙子哦,你要真正在这里的禅堂,你要注意哦,这样是不行的哦,这样三次两次就要请出去啰。“法无……”,我所以问,黑板上写好,你们也看了很多次,以后提到自己要会。同我一样几十年就出来,偶然忘了,还逗逗你们,记得吗?你们还没有……,一开始念,我已经出……,回来了。这又是一个什么功夫啊?这是妄想吗?还不是妄想?你先参参这个。“嗨!这个事老师做得到,我们做不到。”去你的!你不是人啊?我不是人啊?告诉你佛法是智慧的成就,智慧包括了记忆一切,包括了文字般若都在内,否则不要谈在这里修禅了、学佛了,少吹了! 现在再继续下去。“法无异法,妄自爱着。将心用心,岂非大错。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其实啊,四句一段。 下面,“法无异法,妄自爱着。将心用心,岂非大错。”他说你们学佛学禅,不够资格。上面给你讲“六尘不恶”,一切没有可以放下的,也不需要放下,都是菩提。所以古代禅师,当年在山居后面,“青青翠竹”,什么?“郁郁黄花”,什么?(同学回答)好,都背来了吧?青青翠竹、郁郁黄花都是外尘,“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啊。内尘、外物是一体,没有分别。这两句名言“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是三祖以后的话,我们现在是讲三祖哦,(三祖)的法语。那就是“六尘不恶”的道理,是一个啊。所以他就告诉你:“法无异法,妄自爱着。将心用心,岂非大错。”你们学佛,想开悟,一切法,世间法也是佛法,这句话在哪里讲?佛经里头哪里讲?最重要。问问你们哪个记得啊? 同学:《金刚经》。 南老师:啊? 同学:《金刚经》。 南老师:啊,《金刚经》哪一句话? 同学:一切法皆是佛法。 南老师:啊?《金刚经》有这句话吗?啊?你讲得好啊,可是《金刚经》上没有这句话吧?嘿嘿!太聪明了,乱扯一顿,呵!《金刚经》你说有这个意义,没有这种原文。真正这个话,不要乱扯了,不过你也不错啊,编出一句——不是你编的,总算记得佛法。《维摩经》,“尘劳之俦,即凡菩提种”(注:《维摩诘经》佛道品第八:尘劳之俦,为如来种),这是很古文了。“尘劳”,六尘,世界上一切的烦恼;“之俦”,这一切等等,是古文,我翻译成白话给你听。一切六尘,一切的烦恼,“俦”,等等,皆“菩提种”,都是正觉啊。所以你把世法跟佛法分开了,统统错了。“法无异法,妄自爱着。”是你妄想心分别,认为这个是对,这是修行,这是不修行,是你自己有爱取之心,无明、爱、取都是烦恼。所以说,什么是佛?心即是佛,此心本来寂静的,你“将心用心,岂非大错”啊?你一切都是“将心用心”,你怎么叫修行?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一段。因为你不悟,没有见,没有明心,自己不见自心,不明,迷掉了,迷什么?自心,自己没有见自心嘛!所以生出来两个境界,清净得定叫寂灭,妄想叫散乱。其实清净、寂灭与散乱都因为你自己不见自心,都唯心造的。“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你真悟了,自己见到自性,好的坏的是一个东西变的,有什么了不起啊?所以一切法,“一切两(二)边”,断见与常见,空见与有见。“良由斟酌”,都是你的……,这个“斟酌”就是商量啰,拿佛法、后世的佛法讲就是分别心起来的,都是你自己妄想分别来的,同心体毫无关系。“斟酌”,是自己在考虑,在商量,叫做斟酌。所以我们写信给他,譬如写信给李慈雄:“明天你还进不进禅堂?请你自己斟酌。”你自己商量,你去分别研究吧。 “梦幻空华,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他说这一切都是你自心起的作用,不要执着了。出世法、一切法,在世间的一切法,都是如梦如幻,都是梦境一样,都不实在的。梦是一种、幻是一种、空华是一种,这是形容词。佛经上常常用十种、十二种形容,哪个报得出来啊?十种、十二种形容,数数看。 同学:(低声回答) 南老师:这一下你《楞严经》背背看有几种?对了,如露、如电、如梦、如幻、如乾闼婆城,就是海市蜃楼,还有呢?如芭蕉,阳焰也叫乾闼婆城,就是海市蜃楼,等等。这十二种的形容,是“梦幻空华”。“幻”,譬如我们看电影,你看得——它使你哭,使你笑,多实在,是幻的。“梦幻空华”不是说没有,是有、一切皆有,不是没有。不过一切所有的有,都是“梦幻空华”。你不要看到“梦幻空华”,自己有个分别心、妄想,以为一切没有——错了,你讲错。“梦幻空华”,是一切皆有,可是不实在的。乃至你打坐,几十年做功夫,你们都修行、盘腿几十年,有吗?你修到哪里去了?有一点存在吗?也是“梦幻空华”。“哎呀!我在山上坐得,有一次很好的境界。”你不要说梦话,如果禅宗祖师一听你这样讲话,给你没头没脑地打个三十棒,把你赶出去。你说“我过去在山上打坐啊,那个境界多好啊。”这个笨蛋!“梦幻空华”,早过去了。你今天的打坐,今天用功也没有了。这是道吗?“梦幻空华,何劳把捉”啊,你还去抓住它、还去回忆它、还去痴迷恋爱它,你笑死人了,学什么道? 刚才两点钟以前,你们在干什么?啊? 同学:(低声答复) 南老师:吃饭。这也不敢答!饭吃完了没有?饭到哪里去了?“梦幻空华,何劳把捉”啊,嘿嘿!对不对?所以,由此道理,推而广之,“得失是非,一时放却。”我讲白一点,说“他妈的,都过去了”。过去了就过去了,他妈的也过去了、阿弥陀佛也过去了。祖师很亲切地告诉你,“梦幻空华,何劳把捉”啊。这个文字之好啊,都给你讲明白了。“得失是非,一时放却”,统统放下——佛也放下、魔也放下、善也放下、恶也放下,什么都放下。 “眼若不寐,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啊。嘿!我年轻的时候,开始看到祖师这个偈子,哈哈大笑,真有意思,这个里头大有意思。他眼睛不闭啊,“寐”,“寐”就是假寐了,我们眼睛挂下闭起来,打坐也好,其实没有睡。真的寐,就是像睡非睡,昏昏沉沉了。眼睛如果瞪得大大的,永远张开,没有梦。呵!我们所讲的梦,是眼睛闭到,睡着了那个妄想,其实还在想,不过眼睛没有主动,眼珠子没有主动去面对它,所以叫做梦境。梦就是闭眼在妄想,就是梦,开眼在做梦叫做妄想。所以“眼若不寐,诸梦自除”,根本没有梦。因为你开眼已经在做梦,现在我们也在做梦,我在说梦话,你们在梦中在听。“梦幻空华,何劳把捉。眼若不寐,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心里没起分别,哪里都一样。好,接上面两句话,连起,“心若不异”。现在人对研究,做科学是个大问题,究竟(是)我们的眼睛引动了思想,还是思想指挥了眼睛?从现在的科学,从眼科,从病理上去研究,这个大科学问题来了。“眼若不寐”,其实他拿眼睛来做比方,那瞎子呢?没有眼睛,那瞎子在看得见东西吗?看见啊。看什么?他看到前面是黑暗,是空空洞洞的,就是看了一个境界而已。你去研究研究瞎子在白天,他也是做梦,他眼睛是看不见东西,他那个思想在里头转,他也看得很清楚。所以这个现代研究佛就要配合科学了,那配合般若、科学来研究,这个里头东西产生很多很多学问,同医理学、健康、生命的关系,很多东西。所以“眼若不寐,诸梦自除。”那你说男女讲恋爱,我看到她漂亮,我就爱。欸,那是“眼若不寐”哦,可是那个恋爱的梦境把你困住啰。你可以讲:“欸,祖师啊,不对哦,我眼睛清清白白看到她好漂亮,我给她迷住啰,我眼是不寐哦,可是她把我的爱就吸引走了。”你说我眼睛还张到的哦,这个问题大了。欸,看了一个漂亮的人,我瞪起眼睛也在想她欸,对不对?等于《西厢记》上说茶里碗里饭里都是他欸,那开眼做白日梦欸。你说祖师啊,你话说错啰,我的眼睛并没有寐啊,没有昏沉,我的梦就除不掉啊!这是什么道理?呵!此眼讲哪个“眼”呢? 同学:心眼。 南老师:哦,讲心眼,差不多了。所以“眼若不寐”,有意思吧?这个里头大科学研究。“诸梦自除。心若不异”啊,“万法一如”,一切皆是法,一切皆是佛。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复归自然。”他用中国文化的,用中国文化的道家的话,来了,等于引用到老子。“一如体玄”,心不起分别,随时都在境界里头,认识心的这个本体这个作用,一层一层非常玄妙。“兀尔忘缘”,这个“兀尔”两个字怎么讲呢?哈!“兀尔”,你们同学。 宏忍师:wù。兀(wù)尔忘缘,wù。 古道师:兀坐的兀(wù)。 南老师:啊,“兀”字,我读ruǎn了,你查查字典啊。兀(wù),金兀术的兀,有个音读ruǎn。忘缘。“兀尔”两个字什么意思啊?这个苏州话、上海话讲:“唔啥道理嘎”,“么道理啦”,呵!这两个形容“什么都没有”,意思。换一句话说傻里呱唧的,叫兀(ruǎn)。欸,这个家伙傻里呱唧的,哈!你看到是傻里呱唧的,一切万缘皆放下。两个字,形容词,兀(ruǎn)字啊,兀(wù)字啊,形容词,上海话“唔啥事体啦”,没有道理,“唔啥事体”。所以,因此你了解了,看内外一切法,平等而看,“复归自然”,一切皆是自然。所以我妄想不断,你怕个妄想干什么?你们大家都活了几十年了,从婴儿开始,从妈妈生出来以后到现在,每一天每一秒种都在妄想,妄想了那么久,有一个妄想把你妨碍住了没有?没有啊。你爱剃光头就去剃光头,要打领带就拿来,都是你妄想,样样都没有困住你,是你自己把自己骗了。这就都很自然的,没有什么了不起。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两既不成,一何有尔。”到这里,是一段。“止动无动,动止无止。两既不成,一何有尔。”一段。他说“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复归自然”,所以一切体任自然。那为什么打坐?没有事啊,打坐有什么不对?不过两个腿盘起来。那不打坐跟打坐有什么差别?没有差别啊。所以你们以为打坐才是修行,走路就不是修行?睡觉不是修行?跑步不是修行?哈!那你差完了,不要修行了,你妄自分别。所以你了解了这个,“泯其所以,不可方比”啊。万事一念,不起分别,心里头不能起分别,随手做去。譬如我看到,我在这里讲,对面是古道师,他一边听,一边看到纸,一边右手去拿个笔来,你说他去拿笔来这个时候,他自然不自然?很自然,没有起分别心,已经起了分别,分别用过了,拿了笔写也没有分别,就那么简单嘛!就是那么简单嘛!!所以“泯其所以,不可方比。”一切很自然的,自然都在动作,动即是静,静即是动。“止动无动,动止无止。”大家搞错了,学佛呢,打起坐来修定,把心念妄想停掉,想了,都是你们的妄想,把一切止住,叫做修止观、叫做修定,把一切动念都止掉。你说你在干什么?你在止吗?你正在一个大动。你的动作是什么?你的动作是妄想——想把其它的妄想都压下去,叫做定,其实你是个大妄想。想止住一切动,妄念使它不动,“动止无止”,呵!你那个是大动作,大妄想,也止不了。因为动体本身也是空嘛,静体本身也是空啊!你用一个动作来求空求静,你不是大笨蛋吗?吃了一天的干饭,还青菜、萝卜、干饭吃得饱饱的,就在山上搞这个无聊的事,哈哈!哈哈哈!出家还住禅堂那么多年,在那里干什么啊?哈!你总论出家在禅堂参禅修行搞了那么多年,干什么啊?喏!八个字,“止动无动,动止无止。”“两既不成,一何有尔”啊!哈!这样呢,静也静不了,动也不是真动;空也不是真空,有也不是真有,两头落空,呵!看祖师说得多清楚,我想他自己写到这里,一边在哈哈大笑,哈!叫“两既不成,一何有尔。”一样都没有对,白修行了。 然后告诉你,“究竟穷极,不存轨则。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尽净,正信调直。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非思量处,识情难测。”连到这段,每句不敢把它切断,太精彩!太精彩!他不是笑了自己,笑了我们:“两既不成”,哈!那功夫跟见地,如何去配合,明心见性,证明直信此心就是佛呢?“究竟穷极,不存轨则”,没有一个方法。所以《楞伽经》,佛也告诉你,无门为法门,这是禅宗。有一个方法、有一个轨道、有一个法则,已经不是了。 (古道师提问)南老师:问。 古道师:换句话说,那换句话说的话,有一个轨则也是对的哦? 南老师:啊? 古道师:换句话说,有一个轨则就不对了,是吧? 南老师:对。 古道师:那他说不存轨则,说有一个轨则的话,那就不对了;但实际上轨则很多,那任何一个轨则也都对啰? 南老师:对!你讲得对了。嘿嘿!对了。有一个法门不对,任何一个法门都对!对与不对在哪里?欸,古道,你今天吃饭了没有? 古道师:吃了。 南老师:吃面了没有? 古道师:嘿嘿!***吃饱了。 南老师:面对啊?(还是)饭对啊?啊?嘿嘿!吃饱了都对,也都不对,都会变成大便了,哈哈!对了,你问对了,所以“究竟穷极,不存轨则。”一句话,“契心平等,所作俱息”,“契心”,听……任其自然,无所谓对与不对,寂灭清净,一切有为所作都休息了,这就是我给你讲佛法修行十念法——休息法,这个规则。所以《楞严经》上说,佛告诉你“狂心顿歇,歇即菩提。”这个歇就是息。你学佛修行也是狂心,“狂心顿歇”,就是息,休息法的息,“歇即菩提”。到这个程度,“狐疑尽净,正信调直”,你见到自性了,这才不是迷信了,所有疑情,一概顿尽,才是“正信调直”。“调直”就是佛经上告诉你,直心是道场,就是一条直路,没有别的。“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这两句话,你看他是不是究则?他告诉你方法了。物来则应,过去不留。所以《金刚经》告诉你:“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啊!当下一用就有,用过了即休。所以人家问我:“什么是佛法?”两句话:“提得起,放得下。”所以“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用心力”啊!你本来如此。检查检查自己,从妈妈生下来一天,你的本心就是“虚明自照,不劳心力”,不需要加上,这是“休息”。“非思量处,识情难测”,这个不是靠你思想、靠你用方法、靠你来推测的啊,所以叫做不可思议。你所思量、推测、造出来,都不是。 因此,他又说,“真如法界,无他无自。要急相应,惟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因此,他提出来,这个“真如”,代表,什么是佛——心即是佛。另一个名称,这个心叫做真如。中国的翻译特别好,“真如”,换一句话,好像真的,没有个真的。一切皆如,差不多,就像它。所以真如法界,无他,无自力、无他力,自他不二,万物一体。“要急相应,惟言不二”,“要急相应”,没有办法答复你,这个叫什么东西?叫不二法门,就是一个东西。紧急地告诉你、要紧地告诉你,这叫什么?就是不二,就是一个东西。“不二皆同,无不包容”,不二就是一嘛,一嘛,一切都是这个东西,都在此心包容当中,“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十方三世一切成佛的,真正成佛,只有这一条路,是正统。 “宗非延促,一念万年。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所以,你明白了此心,禅宗讲就是心宗。此心没有时间观念,没有“延促”,“延”是延长,“促”是短暂。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没有延长、没有短暂。这个又牵涉到科学了,究竟宇宙有时间没有?——没有时间,时间是相对的,没有必然。所以现在时代,爱因斯坦发明相对时(间),知道时间是相对的,没有时间的存在,这又是科学大问题了。所以一念就是万年,万年就是一念,时间是这样,这是大科学了。你们不学科学,不跟你讨论这个了,但是你们有一点科学常识的,在这里可以入手了。所以时间究竟存在不存在,是科学的大问题,也是学佛的大问题。“无在不在”,就讲到空间了,时间跟空间两个。“十方目前”,这个爱因斯坦解决不了的问题,时、空合一起来,同样的也没有空间存在。现在我们……,爱因斯坦死了以后,现在人正在追寻这个路,才有今天的精密科技出来,所以量子力学啊,到现在都在追寻这个:时间空间究竟有没有存在的东西?大科学了!悟道的人已经知道,一念万年,无在不在,十方在目前。所以佛有大神通,呵!佛经上讲,释迦牟尼佛说我右手举一举,把他方佛的世界拿来放在手心,什么搓啊、揉啊,就包饺子包给你们看,然后又甩回去,另外一个方向去,他说十方世界里头众生没有感觉动过。你说他讲的是科学的理论还是神通呢?都值得研究的啊。把时空,时间空间,现代人追求的大科学问题在这里,早就提出来。 然后一个大、小问题。“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若不如是,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备”啊。讲时空,最后讲到大科学问题。整个的时空,就在一心之间;整个的时空,就在一念之间。然后讲到大小也是一样,极大极小,小而无内,庄子讲过的;极大,大而无外。大小也破掉,大小是你唯心造的境界,没有大小,“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大到了最大的时候啊,大而无外,无量无边嘛。最小的时候呢?小而无内,无量无边。所以有就是没有,没有即是有,跟老子讲的一样。有中已经有空,空中已经有有。要这样去认识自心,参究自心。什么是佛?心即是佛。什么是心?照他《信心铭》这篇这样去参究。如果说你假设不从这个观点去参究,从,就对,呃,就不好。从这个观点去参究,“必不须守”,不能死守一念在那里,修定啊、止啊。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万法,修行法门很多,作用是同一个作用,一切就是一,就是一个。“但能如是”,你这样认识清楚去修行,不怕你不悟道,一定悟道,“何虑不备”啊。从此去研究,正思惟修,这才是正参话头了,《信心铭》这一篇就是一个话头,你去参它,它“何虑……”。 最后吩咐你结论,“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真正学佛要正信。什么是佛?心即是佛。什么是心?你去参究这些,《信心铭》告诉你。那你就不迷信,得正信了。最后呢,没有话讲,同佛说法一样,我说法四十九年,无话可说,哈!“言语道断”,用思想语言来推测它、理解它都不行。“非去来今”,好,同《金刚经》最后佛说一样:“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所以大家,中国的禅宗这个祖师,我说南北朝时候两篇大文章,一个是傅大士的《心王铭》,它比这一篇早,跟到三祖的《信心铭》。大家这样的宝库丢掉,自己不晓得参究,所以特别提出来。等于学密宗的人到西藏,不管哪一教,先修《百字明》。我一直在看他们好玩,这个《百字明》是根据吕纯阳的《百字铭》,变成藏文的、变成梵文的,还是根据《信心铭》变成梵文?是必修之课。 好了,今天给你们把三祖这一段交代完了,好好去参究,不要说,不要下去什么一个字都没有了。“ 老师讲过的,我也听过的。”有屁用啊?我也白讲,你也白听。真到“白听”,你就要用了,可惜你们不是“白听”。好了,可以休息一下了,休息。你们下座活动一下。 (引罄声)今天可以下座活动了。这个,古道,晚上这一堂是空气窗子开到对流的吗? 古道师:是。 南老师:所有的这个换风,同冷暖气,总机都关了吗? 古道师:是,全部关掉了。 南老师:好,这几天就用不着总机开空调了啊。 古道师:暖风不需要了。南老师:纱窗装好了嘛。 古道师:是。 南老师:正在这个春秋,很好的阶段里头啊。 同学:是。 南老师:好啊。 正好享受自然呐,任其自然,嘿嘿!
分享的好!福生无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