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源自:南怀瑾先生 禅修前之准备 2024-01-10 00:01 发表于江苏南师讲《解深密经》之分别瑜伽品(08-04)(1988年7月30号8:30,在香港佛教图书馆主讲《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八识规矩颂》)南老师:懈怠,我们讲过懈是对自己的原谅,不肯努力,不肯精进,松懈了。怠是怠慢。怠慢的意思就是差不多就算了,不肯做到百分百,懈怠的心理。懈怠不是懒惰哦,懒惰比懈怠还罪过大了。懒惰的结果啊将来变猪了。呃,懈怠嘛,也许变老母猪啊,好一点。哈,还会…,啊。放逸,就是自己经常脱轨了,放任自己,任性。现在讲任性,乱来,放逸了自己。有时候人一烦起来容易放逸自己,马虎一点,随便乱来。还有一个,昏沉,很严重的过错。所以我们有时候学佛啊,譬如说念经吧,假使一边每一个字念完了,都不清楚,头脑不清楚,不晓得念些什么,都是昏沉的状态,那是最大的过错。尤其打坐、念佛、修行、修定,这是最严重的事。昏沉,啊。那么还有呢?跟昏沉的相反的,掉举,没有乱想,可是心里妄念没有停止,这个是掉举。还有一个最严重的,失念,自己会忘记的。忘记事情就是失念,失去了正念。你看检查失念,每个人都有。一件事情跟你讲了,忘记了就是失念。呃,我们要想把《金刚经》背来,呃,大概背了三天呐,忘记了两天半,就是失念。为什么背不来?就是失念,没有专心,懈怠。失念是很严重。尤其你说学佛,失去、失去了正念,非常严重的事情,都是随烦恼。不正知,上面有邪见了,这里来个不正知。随烦恼是属于邪见来的,有时候故意加以歪曲的思想。故意的,这属于不正知,啊。 散乱,就是平常的心理了。我们平常的心理,二十种随烦恼,讲起最严重两种,平常,不乱想就睡觉,不睡觉就昏昏迷迷的、就昏沉,不昏沉就散乱。什么叫作得定呢?既不散乱,又不昏沉,正念存在,这就是得定。二十种随烦恼。对不起啊,在这里时间不够,简单明了地随便说。假使每一个随烦恼、根本烦恼,这个用现代心理学配上举许多的事例、举许多的个案,你会懂得自己很多心理的错误,自己还以为是真的正念。所以修行为什么叫修行?修正自己的心理行为,就是从这些随烦恼、根本烦恼上慢慢转化自己。那么这些心理行为,你等一等,这些心理行为都属于第六意识地。第六意识地那么多的心理行为,拢总叫什么名词呢?匡洁明?一个字:业,这个就叫作“业力”,事业这个业。业分三种哦,善业、恶业、无记业。无记就是不善不恶。所以我们业力…所以我经常跟那些牧师啊、神父啊,呃,因为我不分宗教的,真理只有一个,我也不劝你学佛,可是这些牧师啊、修女啊、神父啊,来听我课跟我学的,做好朋友,多得很。那么我经常告诉他们,我说:“你知道吧?你们天主教,西方宗教文化过来,在中国永远吃不开的。”我说,“因为你们不懂文学境界。你们讲人生来就有罪的,我当年对天主教基督教我也去听,最反感是这一句话。”我说,“我没有罪,尤其我妈妈没有罪。为什么生来就有罪啊?”啊,我说,“你们乱讲。”可是后来我说,“我研究你们天主教义、基督教义,没有错啊,佛也那么说啊。佛没有说生来有罪,生来是业来的啊!啊,我服气,很服气。”业是有善业、有恶业、有无善无恶的业嘛,你说我生来就有罪,那个犯罪我没有犯欸,这个味道差得多了。可是我说你们翻译基督教《圣经》,除了这个业字最好,这个字给佛教用了以外,你选不到第二个字用,你只好用一个罪字,你完全翻错了。所以在中国文学里站不住的。 所以我们生命是由业力而来的,啊,这个个性、习气,这个就是一股力量,生命的力量,这股生命力量叫作业力。这个中间有善、有恶、有无记,非善,不善不恶之果。呃,那么我们修行是转化自己意识心态这个业力,把它去恶为善,第一步。呃,把这些怎么样都转化了,转成纯净的善业,就是修行的第六意地。啊,从第六意识开始做起的。什么问题?学生:老师,想问一个……南老师:你大声一点,使大家知道。学生:那个,那个掉举跟那个散乱……南老师:哦,对,昏沉分两种,大昏沉就是睡眠。细昏沉,我们有时候坐在这里,或者打坐,或者休息,好像没有睡着,好像又清醒,又不知道,啊,听都听得到,听到不晓得讲什么,这是细昏沉。念佛如果念到这样,修行修到这样,很糟糕的。那来生的果报,变白痴了,再不然走入畜生道去。不要以为这个是空,这是细昏沉,要分清楚。粗昏沉就是睡眠。我们这一切众生,不睡,醒了就乱想,散乱,妄想。有时候我们觉得打坐起来呀,或者休息状态呀,并没有散乱,并没有妄想,可是你那个轻微的那个想象的影像还有没有?还在想,那个很细的叫掉举,也就是细的散乱,叫掉举。我们一切众生生命一天到黑,不昏沉就掉举,不掉举就昏沉,所以不能得定。既不掉举又不昏沉,既不散乱又不昏沉啊,那得定啦。看你哪一天修到,我就来皈依你。啊,我们相约在先啊。 好了,现在六位心所,随烦恼二十。还有意识…都属于第六意识范围,不定的意识的状态有四种,啊。第一种悔,这个后悔的心理属于不定的心态意识。我们晓得悔并不一定……忏悔也是这个悔呀,所以你们学佛,“唉呀,我忏悔。”怎么样叫忏悔?我问你,你答。你们三个人学佛比较深厚一点,呃,他们两个免于了,他们两个答得太多了。呃,你不要有枪手啊,哈哈,旁边有人给你递暗号。喏,《六祖坛经》记得吧?过去已经犯的去掉是忏,永远以后再不犯叫悔。换句话,忏悔拿儒家孔子在《论语》上叫作什么啊?“不二过”。孔子只有说一个学生做到:颜回。呃,颜回不二过。犯了一种,第二次不会重犯的,这个是真忏悔。呃,忏悔,现在这个地方讲,不定的心理也包括了忏悔。但是这个四种不定的心态,悔字啊并不一定是忏悔的悔,后悔的悔也包括在内。有时候我们这个悔的心理不一定。某一件事情我们过了三十年、四十年都没有想起过的,五十年后一想后悔,“唉呀,当年我如果……嗨呀,听我那个朋友的话,我好了。”所以这个悔的心理不一定,因时间、环境而产生。所以一切无善根的众生,你说他永远是坏人吗?他也有一天善心发现,有后悔的一天,它是不定的心理、心态,这是悔,啊。 第二个心态是什么呢?什么东西啊?睡眠。睡眠并不是真的严重哦。睡眠是人类的习惯。所以修行到家得定的人会不需要睡眠了,也不需要饮食了,那要真正得道了。所以你今天中午问我一句错误的话,我不答复你,你知道吗?呵,你晓得五盖是什么五盖啊?前天上了课的,你讲,他一定……南老师:啊?学生:财色名食睡。南老师:哎,对对对,这就是五盖嘛。啊,财、色、名、食、睡。呃,睡眠是一种不定的心态。所以人的真正睡眠,真正需要只睡半个钟头,其他都在那里啊,昏,细昏沉中的妄想,在梦境中。呃,是这样。第三个不定的,寻。就是你们参话头,找佛法,想得定,找不到,定不下去,就在心里寻;伺,在找到,一边念佛一边想,啊,念到一心不乱,啊,拼命地加上去,偏偏做不到一心不乱,越想越气,越气越烦,后悔心理,忿恨心理,什么都加来了,这一大堆。一边在念佛,二十种随烦恼跟到阿弥陀佛啊,一连串都来了的。呃,还有一个心理也跟到来,伺,等待,我再烧三支香,走三圈,该要得定了。这个是伺的心理。寻伺,等于在找,伺在等待,不定的心理。那么这六位,上面有个总名称,啊,昨天讲了一半,是比较善法的,遍行五个、别境五个、善行十一种。这是善的方面啊。比较偏向于这一面,阴面的,呃,根本烦恼六种,六个,随烦恼二十个,不定心态四个,这个叫作属于意识状态的。那么我们把六位相应心所完了啊,再翻转来看意识颂。 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 第一首,呃,就是翻两张啊,意识颂一,我们要反复了,这个意识特别注意啊,修行就靠这里下手。“三性三量通三境”,就是第三页啊,“三性三量通三境”,第一句找到了吧?找到没有?好,第二句,“三界轮时易可知”,三界轮回、六道都是意识的境界,乃至上升天道,下地狱、上天堂都是这个意识造的业,三界的轮回。所以他的有关联最严重的心理状态,所起的心所五十一。就是我们刚才讲完了五十一种心态。“善恶临时别配之”,我们现在讲法是匆匆忙忙地向大家报告,做研究哦。现在这个时代,你要研究五十一种心理状态同人的心理现状,要拿电脑来研究哦。呃,真的哦。他有时候这个惭愧,或者后悔,或者说谎话,或者起忿恨心,不一定是恶业来的哦,善业里头所引起的恶事哦。以善因而得恶果的,有时因恶因而种善果的也有,有时候善因善果,有时候恶因恶果的。所以第六意识的起心动念,我们四个字啊,拿中文来讲,我们修行检查自己,起心动念,随时要观照、要反省、要检查。所以那个时候,你不能……我经常发现学佛的人,对不起啊,我讲老实话,你们不要见怪。我最怕、我看到学佛的人,“哎哟,我是学佛的。”学了佛别的没有学会,第一个学懒,偷懒。因为他要学空嘛,空了就懒了嘛,不精进。第二个,学了佛以后啊,手里都有一支工程尺。什么工程尺啊?都量别人。唉呀,这个人贪心太重,他痴心太重。唉呀,这个人不好。啊,这个人不对。呃,他不吃素。呃,他不拜佛。都错了。他从来没有量量自己有三寸高没有,他没有反省。对不对? 呃,你看每一个,到一个宗教圈子最可怕了。唉呀,尤其基督教,呵!信就得救,不信下地狱,就是罪人。呃,宗教心理是最可怕。所以现在的医学里头啊,这一种病态是另外一科,叫作宗教心理病,是无法救药的,是真的啊。呃,但是要去真正学佛,你说这个善恶的标准的衡量、这个道德的规范是非常难的啊。这个起心动念的善与恶“临时别配之”,看你配到哪一种心理状态。譬如刚才我举我那个老师骂人,当我们父母恨我,打你,不用功的时候,你做了坏事,这个妈妈啊,呃,父亲打你,他心里不痛苦吗?那个打是最慈悲的、最忍痛的啊,教育啊。呃,你说那个打人,那当然是恶啊,那怎么叫作善呢?呃,可是为了慈悲教化过来,那个就不是恶喽。所以善恶之间是“临时别配之”,要注意这个意识状态,第六意识。修行第一步是叫我们去了意识的分别心最重要。但是你要注意哦,我们想凡夫而成佛啊,第六意识心是基本上最重要一个工具,不能放弃。没有它不能修,只叫你不要起妄想分别而已。那么就要注意“三性”。哪三性?善性、恶性、无记性,三性。哪三量?现量、比量、非量。所谓现量境界是一念清净,那是现量境界,呃,这个完全是现量境。但我们意识现量境就很难了。呃,意识现量境,那就是禅宗那个古代的张拙秀才那个偈子,“一念不生全体现”,就是意识的现量境。一念不生全体现,啊,当我们一念都不生了,寂然不动的时候,就是意识现量境,就是空灵的境界。“六根才动被云遮”啊,一起心动念,那个本体清明的现状就没有了。所以三量要记得,意识的。 那么你们的现在青年用功,最好是在意识的现量境上去看,很清楚。所以你上座下座,不要另外有一个什么像修道的样子。修道就没有样子,要入定这样不可以入定啊?你看那个十八罗汉、五百罗汉,掏耳朵,那个都可以入定。尤其香港脚发痒的时候,一捏,哦,那一下什么妄念都没有了,可以入定。真的哦,那个现量境你把握,永远是一捏香港脚那个味道,而没有妄想的时候,那你入定了——现量境。呃,你要作意已经非现量。怎么样?学生:老师,我问的守戒、持戒的期间呐,我问你啊,就发愿啊,发愿……南老师:你们,你们的小解的时间啊?学生:守戒。南老师:啊,守戒。学生:我们要发愿,对不对?发愿就我们那个,呃,无表色,(另有同学:无表色)无表色,那么这个发愿无表色(指发愿和受戒时产生的无表色戒体),如果说属于哪一个心所?南老师:守戒? 学生:皈依受戒。南老师:啊?学生:皈依的时候受戒。南老师:皈依受戒。哦哦。学生:受戒,那么就发愿。南老师:发愿?学生:那么,那么是个什么心所?南老师:发愿什么?无表色?学生:无表色是什么心所?另一学生:发愿是属于哪个心所?那五十一个心所。南老师:哦,那么发愿啊,发愿是意识里头发愿,全体意识发愿,啊。那没有哪个心所,就是全体意识发愿力嘛。那么你说心所在哪里?就是欲啊,别境里头的欲啊。呃,这个就是愿力,别境里头这个欲,啊,五种别境,就是愿力。所以你说,学密宗的告诉你一句话啊,佛有没有贪嗔痴啊?他叫作佛贪、佛嗔、佛痴,也叫作佛慢。什么道理啊?佛要发愿度尽一切众生,明知众生度不完,他偏要度,痴心!这叫佛痴。佛要断一切烦恼,那多狠啊!叫佛嗔。呃,佛,“虚空有尽,我愿无穷”,叫作佛贪。“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叫作佛慢。这是密宗,呃。那么佛怎么可以用这些呢?这是凡夫与佛之间,就是这样一转。等于我常常上哲学课的时候告诉,英雄与圣人差别是什么地方呢?英雄可以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人不想征服天下,只是征服自己。英雄是把自己的烦恼放在你们的头上去,圣人把天下人的痛苦挑到自己的身上来,就是这样差别。圣人跟英雄俩一样的,佛跟魔俩个一样的,就是那么、那么一个差别。真正的“他临去秋波那一转”,就是这一转就成佛了,这一转就成凡夫了。啊,下课了。 学生:您刚才*****,您刚才说,一作意那已经不是现量的境界了?南老师:这个话分两层逻辑来讲啊。五遍行作意,乃至一切善法、恶法也都是作意的境界。换一句话,成佛的一念,万缘放下、一念不生全体现也是它,六根才动(被云遮)也是它——作意。这是在理论上。以修证上就不走这个路线了,修证上决定要走一念不生全体现。以行愿上呢,要走六根才动不怕云遮。这个都是,啊。这个意思了解吧?学生:那个,一切、一切这个,这个动念啊,这个刹那刹那的变动啊,那个比较,呃,第七识或者阿赖耶识,这个时间比较短一点?比较啊?南老师:不,意识一动,七识、八识都跟到动的。等于一个电风扇,意识在那里,那六个叶子在转,这个是意识在转动的中心,你不能认为这个中心转动啊,这个电风扇根根摆在那里,好象阿赖耶识动都没有动,没有它,它就转不了啊,全体带动的。呃,所以修行,造善造恶都是意识,成佛也靠意识来转,你不要轻视了它。呃,这个老六啊,还是我们好朋友呢(众笑)。呵呵。学生:谢谢老师。 注:此听录整理文字稿主要是配合听南师讲课录音时参考,单独看文字稿时敬请仔细理解。
分享的好!福生无量天尊
谢谢老师分享!多多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