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源自:南怀瑾先生禅修前之准备2023-05-23 00:03发表于江苏 信心铭(僧璨作)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二见不住,慎莫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随境灭,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昏沉不好。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取一乘,勿恶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法无异法,妄自爱著。将心用心,岂非大错。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梦幻虚华,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眼若不寐,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复归自然。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两既不成,一何有尔。究竟穷极,不存轨则。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尽净,正信调直。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十方智者,皆人此宗。宗非促延,一念万年。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若不如此,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南师讲《信心铭》(2)音频:00:0056:00 南师讲解《信心铭》第二讲2006-09-12晚课 南老师:现在的空气是没有放那个新风吧?同学:没有。 南老师:也没有放冷气吧?同学:是。 南老师:自然的?同学:自然的。 南老师:现在装了窗子有没有,纱窗装了有地方(装了纱窗的地方)有开一两次通风吗?同学:好的,我看一下。(同学检查开窗情况。) 南老师:好。同学:单独开两个吗? 南老师:不是,你要研究,不是问我。现在你注意哦,高金昌(音),***,你要注意啰。欸,这个,已经纱窗装好了,所以尤其到这个初凉,这个阶段有时候两边的空气对流,开一两个纱窗。 同学:三楼也开了。 南老师:啊,那就行了。那么或者下面,可以前面开一个(同学答“好”),后面开一个,(同学答“好”),空气对流就行了,不要这个换风、不要这个……,春秋这个时候也省了很多电,而且人也很……挺自然了。用现在科学东西,要晓得用它,不要听科学的东西指挥了。欸,对,一开了那空气就不同了。那么他们主持禅堂的人忘记了没有做到,你们要提醒他注意,不要自己去动手,一个事情归一个人管的,人家没有做到的,提醒他注意。那这样一开了以后,这个课堂同外界很自然就通了,空气流通,一切都不同了。大家要注意的,注意不要去动手,把这个意见提供给那个主持的人,叫他要做的。不要自己想到,就自由动手,这个管理上有问题了。刚才我讲你都听到了啊? 同学:听到了。 南老师:而且呢,过后,等到十点或者十点以后就晓得关窗子了(同学答“是”)。你们睡的时候或者留一个,一个地方窗子对流,空气对流,空气要对流的,这边开了,那边开一个,就要交换,单开一面不好。空气要对流,这个物理要知道,不要学佛什么都不知道。譬如到一个山洞里去,你看听到,山洞我们进去了,“啪!”(南老师拍掌声)拍掌有回音,或者讲话有回音,赶快要退出来,这个里头空气不对流的,会闷死人,那个山洞。山洞里头讲话,轻微一点回音,或者,最好没有回音,知道这个山洞空气有对流的地方。回音就是声音,空气不对流回转来,那是不能住人的。整个的环境你要知道啊,一般人只晓得装了冷气,装了这个,有时候给冷气啊,这些所害。 现在讲这个《信心铭》,昨天对这个题目给讲过,为什么叫做《信心铭》?真正正信佛法,不是迷信,信“心即是佛”。大家一般学佛的都晓得讲这句话,其实是乱讲的,自己心里头根本就不相信“心即是佛”,还是相信有个菩萨在那里,拜拜或者可以保佑我;或者有个上帝,拜拜他可以保佑我,就是迷信。佛也告诉你“心即是佛”,所以真得正信很难,正信的人,除非成佛了的人。所以你们大家也晓得,佛教最大经典《华严经》,一开始就讲信,尤其,最重要,《华严》“信为道源功德母”。信什么?信佛。什么是佛?心即是佛。如果说认为有个佛会加持我、保佑我、帮助我,你已经是邪信了,走邪道,你根本就不信佛了,你根本不信“心即是佛”。所以严格讲,正信佛法是非常难、非常难的事!没有一个不在迷信中,没有明心见性,自己悟道成佛以前,都不是正信。这个特别提出来,所以才可以研究《信心铭》。 第二个,《信心铭》文字都很平凡,意义很深。它的文字这样组织,完全脱离了佛法、佛经教典这些名相,什么十二根尘这些等等,很少用到,不是没有,就把释迦牟尼佛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性的大法,完全变成中国话,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改变。所以中国的禅宗等于是,释迦牟尼佛的正法到中国来一大转变,一大革命。不能够说……,现在一般讲禅学的,认为六祖才是中国宗教佛教的革命者,那不准确。其实,从达摩祖师来,从他手里到中国已经改革,完全推翻了这些形式——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一大革命。这些观点都弄清楚再来研究。而且,他讲《信心铭》,是见地、功夫一起来的,真见地才是真正功夫到了,真功夫是见地。所以学佛是成就大智慧的成就,不是迷信,也不是瞎闹。 昨天一共只讲了四行,四个字一句,二十多个字?啊,不止。 宏忍师:六十四个字。 南老师:哦,这么这样一点点。现在接下去的,“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文字很简单,你们一看,都会——自己以为都会,呵!实际上都不相干,你根本没有到。“莫逐有缘”,万法皆是缘生,在唯识讲都是“依他起”。此心本来清净圆明,一个平静无波的大海一样,外境风一动,因风,海上起波浪,浪从哪里来?因风而吹动。海水平静为因,风是外缘,因缘就动了。所以万法是因缘所生,是对物理世界有为法一切现象而讲因缘,而自性本身既无因也无缘,自性本身有个因缘已经不是自性了。这里因缘讲用,一切用都是因缘来,所以叫“缘生性空”。所以三祖也告诉你,“莫逐有缘”,一个外缘一起,所谓外缘,不是身体以内(外),你忽然,本来没有事,忽然一个念头一想,这个念头一动就是缘,心就动。动了你知道心动了,放下就是了嘛,不要跟到再去转动,一转动就是轮回了,就是一念无明,跟到无明在动。无明以后就是十二因缘,就轮回连下去,所以一念就是十二因缘。因此告诉你,“莫逐有缘”。“逐”是跟到,那个狗跟到那个皮球、跟到那个骨头在跑一样。你不要去追了,一念都放下就是了。所以,禅宗讲“放下就是”!放下什么?不“依他起”,“莫逐有缘”。这就是讲功夫了,讲修行。念念皆是缘生,念生就是缘,因,因中有果,果里头含因,这样来,其实因果不是先后,是同时。讲教理,所以龙树菩萨著《中观论》,也破除了因缘。 所以当年我在台湾的时候,我在一个地方打七,看到这几个大居士,看到我来,都不讲话,呵!我说“你们讲什么?”“欸,没有啦没有啦。”我说“有什么可以回避的?”欸,有一个人憋得脸也红了,他说“我们就讲啊,老师,你这个《楞严大义》就是‘既非因缘既非自然’,是什么意思啊?”嘿嘿!我只好笑一笑,大居士连这个道理都搞不通,还搞佛学专家咧。我说:上座吧。懒得跟他们讲,尤其是认为会写佛学的文章了,又是大居士。欸,这些笨蛋。普通人还聪明一点,这些人不能讲,没有时间跟他讲,懒得理,我说上座去吧。 一切世界的万有,皆是因缘所生,自性本空。所以起一念头,两个念头,已经看到,被这个妄念骗住——“莫逐有缘”。反过来讲,“勿住空忍”。你以为念头……,所以一般学佛连念头都不敢起,又错了!一天到黑禅堂里打坐,把念头不敢起,保守一个空空洞洞境界定在那里,忍住在那里。这完全不是佛法,那是学外道、那是学糊涂。把心压在空,故意心空,保持空的境界,大错而特错。所谓空,你有个境界又是缘,跟到缘跑了;然后还跟到缘跑,保持心境空洞洞的,不敢动念。这叫什么佛法?这你去学死人多好呢!——不是的。“莫逐有缘,勿住空忍。”把这个空的境界不敢……,在空中不敢动思想妄念,死死地定在空的上面,然后有个空的境界。我常常有人报告,哎呦!我说你瞎猫撞到死老鼠。我这个话是骂你欸,你只是瞎猫,撞的那个境界是死老鼠,还不是活的,还听不懂!这个笨蛋还能学佛吗?你偶然撞到那个空的境界,还想把这个……,哦哟,然后“用功用的很好啊,很空啊,哎呦,碰到一个境界,把我空打掉了”。欸,这个笨猫,死老鼠都烂了,他还在怀念死老鼠啊。我们里头有没有这个人啊?啊?(同学答“有”。)有,哦,在西北崆峒山上,哈哈!你看,还怀念那个腐鼠,朽腐的腐,豆腐*的腐,死掉的老鼠。那个空忍境界有什么了不起?“莫逐有缘”,佛讲的自性本空,有个空的境界,充其量高一点属于四禅(八定),禅定的“空无边处定”,况且还达不到这个境界。忽然撞到空境,这个空也是意识自己呈现出来一个境界而已,这不是性空的空。所以“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既不要被有骗住了,缘起就是有,不要(被)骗住;有时候自己碰到另外有,另外一个有的缘,一个空空洞洞境界来,心里什么都动不得,很空、很灵、很舒服,这也是有,这也是缘生,一个境界而已。不住空,也不住有,活泼自然,无所不知,也无所住。等于一个……,一池清水不流动;等于我们看虚空,天气好的时候,万里无云万里天;等于一个镜面,里头什么现象,没有人照它,不相对,什么都没有,空的。这叫“平怀”,心中无事。你说我心中无事,哎,已经有事了,有什么事?因为你心中无事,呵!有这个事了,要“一种平怀,泯然自尽”。等于一个水平不流,很清净,形容。自己什么都不住了,所以《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啊,无所住。你说我有个“无所住”,啊,已经完了,给缘骗了,又变成一个空忍境界。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因为为什么?这几句话,讲一般打坐、参禅、想修定,自己的主观,学佛的人都认为坐在那里,心也不动、身体也不动、不动也不动,这叫止观?——这叫定欸!一般人对佛学解释修持都自己作这个注解。 所以叫止观怎么止住?妄念不起。你用个心来止观,把它止住、把它定住——“止动归止”。你把动心,一切念头不动,停止这里,这个叫止,止叫做定——完了!这是大动,大妄念。你拿个方法、拿个功夫把心念止在那里,以为是清净——是大动、大动作了。“止动归止,止更弥动。”你觉到功夫保持到如如不动,这个是大动。大动什么啊?妄心。“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弥”也是更的意思。你以为定,以为清净,更不清净,因为你在玩弄一种东西,玩弄一个境界,玩弄那个一切停止,觉到空空洞洞的,你在玩弄这个东西。这个是鸦片啊,麻醉作用,把你麻醉死了在那,呵! “唯滞两边,宁知一种”啊。所以你们修行做功夫,想求明心见性,不掉在空里头,就掉在有这一边;不掉在乱想、散乱、妄想这一边,就掉在昏沉,自己造一个糊涂空的境界这一边。“滞”,就是水流不动,黏在那里,你不黏在有,就黏在空上。落在两边什么都不是,用了半天功。“宁知一种”,有也好,空也好,唯心所变的,一个东西变的,你可不知道。“宁”,这个“宁”字,中国字,在古文里头在这个地方,就是白话文,一个“宁”字,就是哪里知道,“宁”字是哪里知道。所以你搞了半天,不落在有,就落在空上,“唯滞两边,宁知一种”啊!哈!你不晓得,这个昏沉、散乱,昏沉也是散乱,就是心变的,散乱也是心变的,空也是心变,是变相,有也是它变的。所以你落在两边,“宁知一种”啊!就不认识自己的心是活泼泼的,本来无所住,本来空的,你不知道,所以你“一种不通,两处失功。”就是一心的变,对于心,信不过,认不……看不清,认不明。所以修道做功夫不落在有就落在空,“一种不通”,是“两处失功”,就是上海话“两头弗搭界”啦,两边都不讨好。 “遣有没有,从空背空。”妄想来,你想修止、修定把它定住,把有的念头把它压下、拿掉,你以为这是功夫啊?!天天在这里水上按葫芦瓢一样,这边按下去,那边冒上来,这边按下去,这个念头又起来,“遣有没有”,你堕落在“有”上面乱玩了。“从空背空”,本来告诉你有也是皆空,你偏要去找一个空,找个空的境界就违背了自己真的空性,你有个空的境界出来那个就是“有”。 这是这个,这个八句为一段。刚才讲“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此处是一节、一段。“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一段。叫空、有两边都这样给你批驳了,给你指示、开示明白,不要骗自己。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这是一段。“多言”,讲理论,佛学名词多了,知见多了,天天讨论。“多虑”,多研究思考,“哎呦,是这个佛法,唯识的啊、这是般若的啊、这是净土的啊,哦,这是什么什么道理的啊,啊,这是《大智度论》怎么讲的啊。”——“多言多虑,转不相应”,越说越远了。一切放下,这些理论什么都丢,没有,也没有妄想计虑。完全放下,很平凡的,同婴儿一样,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有,嘿!倒是容易进入。“绝言绝虑,无处不通”,大道处处在目前。“归根得旨,随照失宗。”嘿!又来了,又反过来讲,归根结底,尤其是佛的心法,万法唯心,心在哪里?——“随照失宗”。有些学般若,“欸,《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所以保留这个照顾这个念头,学禅宗参禅的“照顾话头(南老师扬声模仿)”,呵!拼命叫,有个念头在照已经不是禅了!——“随照失宗”。那个能照所照的不是妄念是什么?又落在有上!“失宗”,失佛的心宗,照也是它照的。你有个境界照自己干什么?哦,怕自己起、起念头——完了!还怕自己失了这个照心,完了!欸!可是他妙得很,你说他把佛法的心法的宗旨,他把它批驳了,照见五蕴皆空都不对,有照……,“随照失宗”。看他下面两句话:“须臾返照,胜却前空。”哦?他又讲照对了,你看这个祖师话看来好矛盾。前面两句话搞混了,刚好批评了,你随时起个心念,照自己的空性,照顾自己,同上面那个“止动归止,止更弥动”是一个道理,照也是不对;啊,可是跟到他又说照对。达摩祖师也讲“一念回机,便同本得”啊!一念回过来,一下,那一当下就是了。前面说照不对,可你“一念回机”,机就是照啊。这个很简单,譬如谢福枝也好、古道也好,坐在我对面,本来蛮好,没有事,听到我讲这句话蛮有意思,拿到眼睛看我一下,已经错了,跑掉。欸,你说这个不是,欸,忽然,哎呀,不……,何必看呢?就是在这里。回来一返照呢,本来清净的啊,没有动过啊,“胜却前空”。“一念回机,便同本得。”心去修它干什么?去找它干什么?本来在此。从妈妈生下来,我们开口“哇!”一声哭,那一声哭已经在这里,此心就在哭上面了,然后饿了晓得要奶吃,冷起来哭起来要妈妈给你穿衣服,哈!此心很灵泼(灵动活泼)啊。 “须臾返照,胜却前空。”非常有意思,他在这一篇《信心铭》文,有时候一句当中,两三个逻辑道理转折在那里;有时候一句当中,一个道理一通就到底。 那么他说“须臾返照,胜却前空。”“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真正佛法。此心本来空的啊,空不要有个空的境界,空是个理念,空就是空了嘛。“哎呀,我怎么没有看到空啊?”——你好笨啊!你看到有个空已经不是空了嘛!他告诉你空,已经空了嘛!所以你,告诉你空,你没有见到空,“前空转变”。为什么看不到空?“皆由妄见”,有妄想起来,所以拼命要求道。那么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息妄就求真,去掉妄想,就有真如。所谓真如,真也就是差不多啦,像真的。“不用求真”啊,“唯须息见”,你不要想明心见性。“哎呀,老师啊,我就是见不到性欸,明不了心欸。”呵!好容易骗呐,造个名词就给你骗住了。所以“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勿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所以告诉你,“二见”,那个空……,断见与常见,换一句话,“二见”——空与有,不落在空、就落在有。譬如唯物论者讲哲学论,认为人死了生命就没有,没有前生、没有后世,人死如灯灭,灯熄了也没有就没有,没有前生、也没有后世,这属于断见。譬如说,其他的宗教,有一个永远常住的生命根本,主宰或者是上帝,这是常见。或者落于有,或者落于空。断见认为空是对的,是很容易落在断见,空,什么都没有;认为永恒存在的,很容易落于常见。所以这些东西都丢开,“二见不住,慎勿追寻。”你去搞这些,追这个,永远搞不清楚。在逻辑思想上追寻佛法,永远不对。“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乱了。其实空、有,“二由一有”,都是一个心变出来。“一亦莫守”,什么叫心,告诉你,这个也不抓住。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嚯!你们都晓得讲,都记住,禅宗要“一心不生”,永远,所以去打坐,啊,坐个一千年、一万年,求到一个一心不生,他不晓得在那里……,这一万年求“一心不生”,这一万年在那里大动,念念在生灭。 所以“无咎无法,不生不心”,也没有个……,我们的妄想起了半天,一个都留不住,没有生过欸。所以大乘佛法告诉你“无生法忍”,本来无生的,本来没有生过欸。你看我们大家都活了几十年了,至少你们都活了三、四十年以上,你哪里生过一个念头啊?每个念头都没有留住啊。哈!它“不生”也“不心”啊,没有一个什么叫心,一切都是妄想。 “能由境灭,境逐能沉。”你说有个“能”有个“所”,“能”在哪里?有境界起来,有念头一动,那个“能”已经变成一个念头。然后在念头上,再找个“能”啊、找个“所”啊,在理论上拼命地追寻——“境逐能沉”。 “境”,一切境界由我们自己本能生起来,“境由能境,能由境能。”你怎么见到自己有个心性的能,能量呢?因为有这个境界就是它的能量变现。“欲知两段,元是一空。”呵!没有了,什么“能”啊、“所”啊,在逻辑理论言语上给你表达、告诉你,你不要给他骗住。酒就是茶做的,茶就是酒做的,因为茶跟酒俩都是水做的,水也不水是茶也不茶,酒也不酒。 “元是一空。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空就是空,可是你不要抓一个空,抓一个空,是抓有抓空一样。心的体本来空的,万有世界都在心中现象呈现,你不要去分别,管它好的坏的,也不要说有不对,也不是空不对,空、有、能、所都是它的作用。换句话,也不要怕生,也不要怕死,生、死也是它的作用。连活到这个生命,生老病死苦也是它的作用,也没有什么好怕的。这一段都很重要! 跟到另起了。“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昏沉不好。”这一段,那么这一段是连到比较长一点。现在讲“大道”,回到上面啊,“至道无难”,第一句话。道是什么?心、性。“大道”的自“体”非常“宽”大,无量无边,所以求道明心见性不难,当然也不容易,“无易无难”。就是你的智慧、见解、见地。小智慧的人,玩小聪明没有用。小智慧人怀疑,道理好像对了,信不过,所以要信心。然后拼命做功夫,拼命“急”,要明心见性,“转急转迟”,因此落在妄想执着上,道理。“执之失度,必入邪路”,错误,走歪路去了。知道了一切唯心,本来自然,“放之自然,体无去住。”此心本来就在这里,从你娘生的那一天开始到现在没有变过,就是这个心嘛,就是“知道”这个心嘛。今天冷了就知道,刚才我进禅堂来知道了:“哦,冷气没有开,也没有转风”,知道了;你们也知道,不过你们不留意。“任性合道”,一切放开,无所不知了。“逍遥绝恼”,置之淡然,也不做任何……,盘腿归盘腿。人家一问你干什么?盘腿。你修道吗?没有道。呵!也许盘腿有修下……修尿道。啊,没有,逍遥自在。“系念乖真,昏沉不好。”把那个念头挂在一个念佛啊、密教一个观想啦,用一个方法盯住在那里修啊,妄心在造作,违背真如大道。“系念”是……也是散乱;“昏沉”当然是“不好”。 今天先讲到这里。不要听完了就听完了,你们自己去研究,好好体会。平常你们都读过的,都知道。你看,每一句话你仔细读,回转来自己想一想,有时候你自己叫做,四个字,你真的明白了,四个字哦,“哑然失笑”,没有话讲,哑巴的哑,哈哈!“嚯!原来如此!这就是佛法!”可是你们有啊,有时候也偶然碰上,哑然失笑,欸,可是你第二个念转过来——不信。“难道就是这样吗?”又来了,对不对啊?哈哈!哈哈!所以这一下,本来一下明白了,欸,可是第二念来。明白了那个时候“哑然”,然后“哑然失笑”,欸,第二念来了:“不会吧?”这个时候不是你“哑然失笑”,是我看(着)你“哑然失笑”,哎!那就告诉你,慢慢去修吧,啊!这一声一“啊”就把你按死了。南老师:好啊,许江三楼那个纱窗装好,完了? 学生:老师,你那边装好了。 南老师:那一头没有装好了? 同学:那边没有装,明天装。 南老师:他们工人呢,住在这里啊?同学:住在***对面的酒店里。 南老师:我们给他找的啊? 同学:****** 南老师:啊,有时候工人远来,要招呼一下啊。 同学:是,******已经安排了。 南老师:嗯,住在庙港那个镇上?同学:是。 南老师:有个小旅馆是吧?同学:是。明天就装完了。 南老师:啊。你说这里,禅堂还有那个,你看今天装了,自己放自然的空气,非常舒服。工作都没有配合上,前一步,前面跑一百步,其它跟上来(的)动作落后三百步。哎呀,有时候没有话讲。好啊。三祖的《信心铭》,不晓得有人真信得过吧?那个,古道,明天天成听说来,你给他安排,你们几个安排一下啊。 古道师:是。都安排在我们这边。让他和戚昌(音)住在一个房间。这边呢,那个是宋军住,这边这个慈雄兄在这边住,他是难得时间,就不打扰他了。 南老师:不是固定的啊? 古道师:是是,他是就那么几天时间来,最好不要打扰他。 南老师:你把他宋军,你把他安排在这边来,宋军这里,宋军这里有什么东西摆这里,集中在一个角落,不要……,这个地方,不是那个,占住很多地方的啊,不可以,啊。 古道师:好,那就临时安排先住到这边,等宋军来了再说。 南老师:那当然,不能……,这里没有特殊待遇的人啊,“一种平怀”。 古道师:“泯然自尽”。 南老师:哈哈!对,你看,好哇。再到这个临时讲堂,这个时候是禅堂,“一种平怀”,没有哪个是特殊人物,包括我在内,啊,记住哦。古道你注意,夜里那个两边一个窗对流啊,这个气候我们在乡下,太湖边上,够凉快,不要伤风了啊。 古道师:是。 南老师:这个冷气同这个新风,都不需要开了。 古道师:是,没有开,这两天一直没有开。 南老师:这两天是春秋二季最舒服的时候,尽量享受,这个纱窗装好,太好了,尽量跟自然会合。……大道自然啊!……一切放开,体会观自在,观也不要观,自在。……传洪,你们想坐就上座哦。欸,他们不会打坐的都坐在那个椅子上。不会打坐的客人来,不需要坐,你们自己在那边休息吧。啊,不要教人家打坐了,他们受罪的。
分享的好!福生无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