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源自:圣贤智慧课堂 2023-03-20 20:54发表于湖南
行、住、坐、卧,譬如我现在跟你讲话,自己在做功夫,一种定境中,不是离开了定境哦。假定是离开了定境,那我白修行几十年了。乃至骂你们、发脾气,要打你们呀,凶得很,我还在定境中呢。
今天这一次召集你们这些老的回来讲,这些老的,讲实在给你听,这次不是简单。因为我觉得九十几,算不得明天后天走了,我死了,你们找不到人,赶快努力。
——南怀瑾先生
禅定的功夫,真要静的功夫,刚才讲过,行、住、坐、卧都要定。你说比丘戒,假使受了戒,为什么出来化缘,走路都很端正,那么威严呢?不是的。他真在定中走路,做人做事自然严肃起来了,不是故意的,故意勉强做不到的。
————南怀瑾先生
“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
所谓真正的善知识,在他的日常生活行、住、坐、卧当中,身心内外都是清净,也就是说随时随地都在清净中。
——《圆觉经略说》
“不起灭定而现威仪,是为宴坐。”
没有离开灭尽定而现行、住、坐、卧四大威仪。自己随时随地在灭尽定中,不妨碍走路、讲话、吃饭、骂人,这样才是打坐。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所谓的定并不是专指跏趺坐(俗称打坐)而言,在佛学中,把入的日常生活,统归为四种不同的姿态,就是行、住、坐、卧,称为四威仪。
在四威仪中,“坐”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姿势而已。要修定的话,不但坐时要定,在另外行、住、卧三种姿态,也要能够定才行。不过,在修定开始的阶段,以坐的姿态入门,是比较容易罢了。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养心炼气,要在行、住、坐、卧之间,随时把握得住定的境界才行,如果放弃了它,就立即没有了。所以修养的境界,完全是由“心行”来的,不是靠盘腿打坐,如果念念散乱,念念忘失了这个境界,就不必谈修养,那是在放,在舍,放出去了,没有修养。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分享的好!福生无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