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源自:南怀瑾先生 禅修前之准备 2023-09-22 00:01 发表于江苏第三十一讲 经本是一百一十九页,现在这个原则观念,我们需要知道,是佛同弥勒菩萨讲过,人的根性、学佛的根性分成五个种类。然后现在是清净慧菩萨所讲的,这个五个种类见解问题。啊,我们普通叫见解,佛学的有个专名词,一切学佛首先重于见地。啊,佛学名词是见地。同我们的见解,解是理解,道理上在逻辑上了解了。见地呢?不光是道理逻辑的了解,啊,所谓理论到了,功夫到了。地,就是一个程度,所谓称为见地。首先重见地。那么见地是很重要的。换句话说,见地啊,就是说我们现在讲,等于这个世间法做事情,观点观念一错了,整个的成果统统错了。一个观念思想错了,后面的成果都错了。现在他是讲见地的问题。那么他的本文,【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即知此生性自劳虑。】啊,第一个,佛说的,假使一个人碰到真正的善知识,善友是善知识,啊,这是。“友”,这个在古文所谓友啊,在古人是师友并称,师跟友俩个并称的啊,老师跟朋友并称。所以老师往往回学生的信,回信给学生,后面自称或者愚兄,自称愚兄;啊,所以或者称友生,这个朋友的友,先生的生。就是当老师的对弟子们的谦虚的自称。我常常发现,现在有许多学生给老师写信啊,最后来个愚生。他意思啊很好,我是很笨的学生。可是这样一来呀,究竟他是老师还是学生就搞不清楚了。千万不用愚字啊,学生就是学生,不要加个愚字。愚字在中国古礼上是长辈的称呼。哥哥写信给弟弟自称愚兄,可以;娘舅写信给外甥自称愚舅,也可以;啊,长一辈稍稍长在同辈之间,啊,所以自称愚生,下面又是老师,究竟他是老师还是学生,搞不清了。啊,不过现在人啊,都很、这个这个写信啊,处理事啊,说中国文化这个礼仪的规矩,不大懂了。常常碰到这种事啊,使人看了啼笑皆非的信啊非常多。啊,解释不对啊,前后称呼不对啊,没得办法,不过现在是混乱的时候。因此我们在这里告诉大家,所谓善友,这个友并不是一定做朋友,师友是并称。就是碰到善知识,好的明师指教,“教令开悟”,当时就可以…;教育法,有各种教育法。譬如禅宗的教育法,经常说的一句话:言下顿悟。一句话,在某一个机会的教育之下,使这个对方完全是大彻大悟。顿悟,立刻,一切就完成了,这谓之顿悟。那么这个地方也等于“教令顿悟”这个同样的道理,“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就是说碰到好的善知识、诸佛菩萨的教化,他教授法的高明,使他能当下就悟道了。悟到什么呢?明心见性,见到自己的本性,人性的本来。那么他对于人性本来加了一个形容词,清净,绝对净,干净的净,不是清静的静。这两个字有差别啊,净土的净是这个“净”,啊,三点水一个争字这个“浄”(净字的繁体字)。清静的静啊,“青”颜色旁边一个“争”字,那个静。这两个不同。这是绝对干净的,是净土。“圆”是圆寂的,圆满寂灭。所谓“觉”,菩提。菩提是梵文,翻译成中文就是觉悟,啊,就是觉。“性”,这是一个形容词,啊,一个名词,就是悟到了诸佛众生同一根性。所以这一句经典的文字“教令开悟,净圆觉性”,上面三个是形容词,啊,再说,啊,再一遍的分说。下面一个是代表成佛、成道是需要见性的。他说假使有人他的根器好,多生累劫修持碰到善知识,可以好的教育法使他当下开悟,见性悟道。悟了道怎么样呢?下面一句话,“发明起灭,即知此生性自劳虑”,他当时就发明了。所以我们现在文化,中国文化科学上用的“发明”两个字,是采用什么来?采用佛经上来。啊,譬如现在用的染污,空气的染污,这两个字采用什么来呢?也采用佛经上来。啊,这个空气的污染,是把染污两个字倒转来用,意义是一样。譬如我们现在做课,学校里做功课啊,或者办公的人叫作业,作业两个字,也是采用佛经上转过来的。呃,人生一举一动都在作业。啊,尤其南方一带江浙一带骂人:“你这个人作孽啊”。啊,这个作孽啊,那么江浙一带骂人的作孽,这个“业”字换了一个字,草头冤孽那个孽,专门指坏事。实际上作业这个是事业的业字,包括善、恶、非善非恶这三业。所以现在你看佛经上早就有,所谓发明。那么发明拆开了讲,是发起了,开发了,明白了,叫做发明。啊,开发了,明白了。并不是科学用的发明啊,过去没有过,现在忽然了解了,啊,制造一个东西叫发明。这里所讲的发明呢,就是把两个中文字、个体字兜拢发展,开发了,啊,开发了什么?开发了自己的本性,明白了自己本有自性。那么它本经的原文是,“发明起灭”,就是说,什么起灭?就是我们现在心理思想,每个人的妄想。这个生理思想啊,我们的思想、感情、知觉、感觉,在佛学的名称叫做生灭法。这个是生灭法。一切有为法都是生灭法。这个思想,你这个念头一来了,它就过去了,一生就死。啊,你说它灭掉,没有吗?再一想,就是又来了,又生又死。昨天的事我们早晨一睡醒来以后,一睡下去已经没有了,昨天的没有了。啊,昨日之日不可留,昨天的日子不可留;啊,来日之日更烦忧,明天怎么样?明天更多烦恼。是生灭法。不但是过去现在未来、昨天今天明天是生灭法,就是我们现在坐到听话的、讲话的、感觉上、知觉上都是生灭法。这个思想妄…,“发明起灭”,就是悟到了,现在我们起心动念都在生灭法中。那么这个生灭法怎么样悟道呢?我们现在说要求佛,要想求道,要想做功夫。哎,在佛说这个人都不正常。为什么?都以生灭法来求,求一个不生不灭法。啊,我在练气功,我在打坐,各种各样的功夫在做,都走了错路。因为你所用的功夫都是以生灭心去求的。 道!所谓“净圆觉性”,它是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不增不减。那么你用生灭心去求一个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刚好背道而驰。这很滑稽的事。啊,那么学佛法都错了吗?没有错。他这里告诉我们,“发明起灭”。换一句话,我们把它用白话翻一翻,认识了我们自己现在心、知觉与感觉的状态,它是一起一灭。一起一灭怎么样?下面有一句话,它的古文,“即知此生性自劳虑”,换一句话说,我们现在的知觉、感觉、一切烦恼思想,一起一灭,佛说怎么样?我们用中国两句成语来答复:“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啊,天下本无事,本来清净,笨人自己啊找麻烦,啊,这是中文的成语。佛经呢?怎么讲?“发明起灭”,明白了现在知觉感觉是一生一灭的。“即知此生性自劳虑”,马上明白,我们现在这一生所有的烦恼、感想、知觉、感觉,它的自性,自己冤枉在劳苦,所以尘劳,自己冤枉在红尘中,自己劳累,自找烦恼,自己多余地在忧虑。是自找的,他本来没有事,啊。这是第一种。这一种我们记住啊,而且是碰到善知识啊,教育法高明的马上使我们开悟。开悟了以后怎么样?自己觉到,这个洒然一笑,本来无事,个个是佛,自找烦恼而已。【若复有人,劳虑永断,得法界净,即彼净解,为自障碍,故于圆觉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随顺觉性。】这是讲一般学佛的。释迦牟尼佛说,假使有一个人,啊,有个人怎么样?“劳虑永断”,就是我们大家在座的诸位,或者念佛了,或者修密宗念咒子了,观想了,修密宗各种功夫,或者修止观,或者参禅,参到后来,自己的妄想、思想、感觉、知觉一概切断了。所以切断了,一段空灵呈现了,心境上生理心理是一段空灵呈现了。尘劳,下面这个“劳”是尘劳;“虑”,思虑;啊,“永断”,切断了。这是《金刚经》上讲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把这个三心切断了。啊,三心,哎,就是过去现在未来,这三心把它切断了,切断了中间是空的。我们大家修行做不到就在这里,一个思想接一个思想。实际上它中间有空隙,前一个念头过去了,等于我们讲话,后一句话没有起来,中间是空的。他把这个劳虑之念永远切断了。啊,切断了以后呢?“得法界净”,在中间这一段清净的境界,他给它一个名词,叫做法界。不过法界要知道啊,法界这个名词,现在我们加一个了解了。法界是华严宗常用的名词,啊。有四个法界。 所谓“理法界”,道理学问也是一个真理,叫法界。譬如我们讲世界、文化界什么界,有个界限。佛法这个法界是理法界。“事法界”,事就是功夫,这个事实。譬如理法界,一切的知识学问,是理法界。“事法界”,一切科学实验变成科技了,科学技术了,这是事法界。“事理无碍法界”,有这个理就有这个事实。有这件、世界上有这件事实,就有这个理。你说鬼谁看到过啊,都是大家乱说的。世界上讲鬼话很多了,哎,说,“诶…他看到过。”“你看到,谁看到?”“我那个朋友。”去找你那个朋友,我那个朋友说,“是我那个朋友看到。”啊,再找那个朋友,“哎,我那个朋友说,那个舅舅看到的。”去找你舅舅,“我舅舅死掉了。”最后还是死无对证。啊,虽说是,真正那个本身是我自己亲眼看到,还要去检查呢,你这神经有没有问题?眼睛有没有问题?这鬼话很容易说。可是你要知道“事理无碍法界”,事法界,理法界事法(界),“事理无碍”,天下事有此事必有此理,有它的原理。有此理必有此事。所以我常常告诉大家,有些人随便讲“迷信”一个名词,我说你这个话本身很迷信。天下事有此事必有此理。你说我不懂那个理,那是你的学问不够。有此理,有这么一个道理,必有此事,一定有这个事实;你说我没有见过,是你的经验不够。你经验不够、知识不到堂的事,你不要随便加一个名称、那叫迷信,那你自己才迷信呢!你不懂就乱相信自己呀,那是真正的迷信。所以要保留客观。啊,尤其是可以学孔子的态度。孔子做学问啊,“多闻阙疑”,在《论语》上。这个这个,“多闻阙疑,多见阙殆”。凭知识渊博,有些问题解决不了,保留怀疑的态度,不要轻易下断语。现在人不像孔子啊,自己不懂就下断语,没有这个事。因为他自己不懂,等到他后悔了来不及了。啊,这个“事理无碍法界”。那么讲修行呢?你懂了佛法的道理,就要功夫要做到。理无碍就要事无碍,那道理你去讲得很对,功夫做不到就有碍,有碍不是佛法,就是事理无碍法界。还不算数。第四步呢?啊,“事事无碍法界”。没有道理说了,就是成了佛,神通具足。什么叫神通啊?六通具足。啊,超越了物理世界,超越了感觉、知觉的现状,而真正证得这个道理,就叫真如法界。那么这个是四法界。法界两个字要知道,什么叫法界。还有一个呢?这四法界都包含在“一真法界”之内。这是《华严经》,佛学的名词叫“一真法界”。讲到“一真法界”,是华严宗是佛学的最高的大宗。《华严经》也是佛经里头最丰富的经典,啊。所以在佛教界来讲,“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也”。它包含的知识包含的学问浩如烟海,非常渊博,那是《华严经》。为什么叫一真法界呢?这个里头有个道理啦。你看我们看东方、西方、世界上的宗教哲学,我常常说的,任何宗教啊,佛教也好、道教也好、儒家也好、基督教也好、天主教也好、回教也好,还有一些,这是现在人的所谓五大教正统,比较承认的。实际上这个世界真正的大小宗教不下一千多种,啊,乱七八糟。现在有些新教,起来得更多了。啊,如果我很想创一个教,叫“睡觉”,啊,那是盖过了一切教。这个人喜欢创教的很多了,想当教主的。我们现在讲五大教,所有的宗教,你看你把它统计,它的理论是:对于人生看法是悲哀的,人生是痛苦的。这个世界呢?是悲惨的。这个宇宙呢?是遗憾的。所有宗教都是这样看。因此每一个宗教主都在那里兜揽生意,你不要怕死,死了以后到我那里来。啊,我那里招待周到,观光最好的地方。哦,呃,极乐世界怎么样观光好。天堂说,哎呀,我这个天堂怎么好啊。都在这抢生意,这是宗教的。一到了《华严经》没有了。《华严经》是“一真法界”,这个世界呐,“一花一世界”,喏,这里有幅画,“一叶一如来”,就是华严经的境界。你说苦这算苦吗?苦中有乐。乐的时候乐吗?乐中也有苦。这个世界是不真不假,一切皆是真理。啊,善人固然是善人,坏人也是善人,纯善的世界。至真,这个世界的一切,无所谓悲哀,无所谓苦乐,一切等等都是现象。苦乐悲哀,这个宇宙这个世界永远是三个字,等于西方哲学讲至真、至善、至美。(南师对写板书学生讲:你这个写啊,你不要看我啊,老哥。你现在代他们写,不是代我写啊。你要把身份弄清楚啊。)至真、至善,至美,啊,是这样一个,叫做一真法界。所以事法界包含了一真法界之内。好,我们了解了法界这个佛学名词。现在再重复原文,“若复有人,劳虑永断,得法界净”,证入那个境界了。“即彼净解,为自障碍”,有些修行的人功夫到了,到了以后啊,杂念妄想一概切断了。好像证到法界,净法界里头,一片清净。结果呢?好了,这个就是见地了。功夫到了,事到了,理也到了,见到这个净。呃,结果啊,“即彼净解”,他认为清净、空的,这个见解“为自障碍”,自己打了一个、住了一个障碍,认为空的清净才是佛法,因此不空、不清净不是佛法。自己为自己做了障碍。啊,“故于圆觉而不自在”,因此对于自性悟道不透彻,不能算是大彻大悟,略有小悟。啊,有一点点悟进,是理上的悟进。见到了一点空隙、空闲的地方。他认为空闲这个就是道。清净才是道,他到不清净的境界里头,他道就垮了。常常我告诉有许多修道的朋友,对呀,你们在深山、在山顶住茅棚,在山洞里打坐,清净很有道。哎,你下来我招待你,哎,那个观光饭店里头啊、夜总会啊,去看看跳舞啊、唱歌啊,包你看个七、八天,你那个双盘就莲花瓣呐一瓣一瓣掉下来,就没有了。他认为净的才是道,不垢不净,到了地狱境界里头他道就垮了。那这个道,这个道成的有什么用?啊,你可以出尘,可以出尘而不能入世。所谓“尘”就是“世”,世就是尘了。我们拿中国文学的讲话,喜欢换一个字,境界不同。可以出尘,不可以入世;可以入佛啊,呃,就不可以入魔了。魔境界你就过不去了,啊,就被他魔住了。那么他说这一段呢,他讲,你自己的见解、你自己的功夫,自己做了障碍,啊,所谓之障碍,“故于圆觉而不自在”。因此,假使圆觉自在的人如何呢?是佛说的,佛经上《维摩诘经》上所讲的一句话“烦恼即菩提”。在天堂地狱,一切烦恼境界里头都是道,不要另外去找个清净道。那是圆觉圆满了,烦恼就是菩提。那么一般做不到呢?菩提是菩提啊,烦恼是烦恼,分开了。所以那么“故于圆觉而不自在”,他说这种境界、这种见解、这种程度的人,叫做什么?“此名凡夫随顺觉性”,这是凡夫。佛学所讲的凡夫啊,就是我们现在用的平凡的,一般人。拿现在观念,“凡夫”两个字用白话文来翻译的话,就是普通的一般人,没有经过佛学特殊思想的这个教育,没有受过特殊训练的,所以叫做普通一般的平凡人,叫“凡夫”。他说这个是普通一般凡夫啊,“随顺觉性”,什么叫“随顺”呢?顺,不是逆,不是倒转来的。呐,一提到佛啊,一提到道啊,就想到那个清净,就想到白的干净一面去了。他黑的呀、黄的呀、红的呀,都不敢想。啊,一想到学佛修道就想到庙子,就想到菩萨,就想到山上,就想到茅棚,就想到同人世间距离得好远好远。啊,只能够向善的这一方面随顺,一般人的想法,叫做一般凡夫的“随顺觉性”。就是一般人、普通人,有佛学的情操,有佛学的兴趣,有学佛的信仰,而真的佛法是什么?还不知道。等于我说,这个问一个学佛的同学问了,也有很多年学佛经验,有一天我问他菩提是什么?就解释不对了。那就是他属于一般凡夫的随顺,他们一般人所研究、所了解的佛法是自己下的注解。哎,我认为佛是这样,哎,我认为入定是这样,我认为打坐是这样。你真把佛学给他一考问啊,全不懂。啊,所以这个叫做凡夫的随顺觉性,是他自己的见解。那么翻过来,佛又说: 【善男子,一切菩萨见解为碍,虽断解碍,犹住见觉,觉碍为碍而不自在,此名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这个文字特别优美啊,翻译,翻译得特别好。所以佛经的文学值得学的啊,两本经典,一个是《楞严经》,一个是《圆觉经》。啊,这两本经典的、当然现在算是唐代的文字,你能够学好了,白话文也好,古文也好,一定写得好。啊,而且非常优美。呃,集中了南北朝的这个这个骈俪体吧,四六体,对偶的、优美的文字;集中了汉唐的语体的古文的文字。所谓古文是语体的啊,我们现在看五千年以上的书,这个古文是五千年以上的,语体就是讲话,那个真叫做白话。但是我们现在看不懂,这个就是中国文化的高明啊,你们青年同学要知道。所以我并不主张返古啊,但是你们对于中国文化看不懂,没有本钱,就是没有这个钥匙。人类的语言三十年一变的啊!现在还不止喽,十几年一变了。呃,现在你看你们在座大学毕业的,你再去给中学生来谈谈看。中学生有些“黑话”,你们已经不懂了。啊,你们当年什么凯子啊、马子啊、洛奇啊,现在恐怕都不叫了,又是一套东西了。啊。我们小的时候,啊,报告老师。没有说报告老师,只好站起来向老师行个礼。做什么?出恭去啊。哈,出恭,恭敬的恭。出恭,出恭是拉大便。那个恭着大便,那么蹲在那里就那么的,所以像行礼呀叫出恭。后来慢慢叫解手,解手。那么老师要问你解大手啊、解小手啊?哈,解大手拉大便,解手。再后来外国东西来了,WC(西),还W东嘞。嘿!后来又讲了,那再后来这个,好好,到了这里以后啊,上1号。你看,这几十年当中变到。所以我初到这里小孩子们去上学啊,你干什么去啊?上1号。1号,你到哪里挂号啊?哎呀,爸爸你真落伍。我说什么意思啊?1号是厕所哦!哦,我说这样啊。哦,我说一号是厕所,那小便就是贰号?他说你又错了,2号是福利社。啊呀!这都是真的哦!所以你看言语三十年一大变,十几年一小变。你要写白话文写下来,一百年以上的话,后人看不懂。你看我们这几部小说啊,我们当时看了,还讨厌白话文,《水浒传》,《三国演义》是语体文。《水浒传》、《红楼梦》这都白话文。啊,什么讲岳飞的书《岳飞全传》啊,《隋唐演义》啊,像武侠小说,所谓这个《七侠五义》啊(对某人讲:对,你比我记忆力还强,了不起!);这些东西等等,现在人当古文看了,白话两样。再有我们把民国初年那些白话来一翻,报纸上中央研究院翻看那个旧报纸看看,觉得写得很差劲。现在白话真好,好到什么程度?二十几个字一句,所以我们看了后句已经忘记了前一句,不晓得他讲些什么,就看不懂。但是真美,把文字堆啊堆,堆拢来。古文用十几个字的一句话,现在起码几十个字才说得清楚。过了十几年还看不懂,过了一百年要变成考古学了。所以中国人我们老祖宗了解言语跟文字,非区(别)开不可,他把中国刚开始把那个语体变成古文。你看,五千年以上的文句,你只要那个方法都懂了,五千年以后的人一看,一样懂。外国做不到哦,外国文字做不到哦。这个外国文字你问问他看,两百年以上、三百年以上英文,非要专家,根本读不懂。我们不然,读五千年以上的书,现在一样。这个翻译起码一千多年,现在看了还是一样,这是中国文。现在这个路子啊,照这样下去,将来不得了。所以现在你们在座,自己的宝贝打不开,因为这个教育方法不同。我说讲中国文化,你们从白话文教育入手的,一个都没有资格。呃,不管你拿到什么士,硕士也好,博士也好,扒士(博士)也好,把你扒下来、扒开的士也好,反正你不懂。而结果我听这些硕士博士,你讲给我听,一讲给我听,差不多,完全不懂。再讲给你听就懂了,原因是不懂这个文字。啊,现在我鼓励你们,你要想新的文字,将来的文字写得美、白话文,古文一定(要)懂,不要上胡适之的当。胡适之他提倡白话,他教儿子读《古文观止》的啊!啊,他自己而且读《古文观止》出身的啊!他会了,这个他也不是故意骗你们,他忘记了,自己是走老路出身,可以做新的办法,会做啊。然后他要人家跟到学,一切新的入手,旧的不会,完了。啊,他晚年何尝不后悔啊,他到老了很后悔,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哦,这个因果有他背的哦!你要晓得谋杀人家,你要杀掉一个人,这个因果已经了不得;杀人抵命,他生来世你一定要还这条命,命债。所以你们年轻不要随便写作,不要随便写文章,这比杀人厉害哦!这一个笔下去写错了叫做什么?杀的人不晓得多少。而且你这本书文章流传下去永远在杀人,这叫什么呢?“断人慧命”。比杀掉这个生命还厉害。智慧的生命比这个肉体生命严重。尤其讲学佛修道,讲这些文字,一写错了是断人慧命,很严重啊!所以现在我们讲到这个文字的境界,所以这一段经典翻译得美,这一本经的文字非常优美。他进一步说“善男子,一切菩萨见解为碍”,注意啊!上面讲的凡夫哦,我们普通人。“菩萨”是见了道的人。换一句话,事跟理,理上到了一部分,功夫也修到某一部分。所谓称“菩萨”,菩萨这个音译是梵文翻译,全文叫做菩提萨埵。翻译过来,菩提两个字就是觉悟,中文;萨埵是有情,自己悟道,道方面他悟了,啊,不算大彻大悟。悟到道了,悟道应该了了,空了(liao),了(liao)不了。对一切众生大慈大悲,绝对仁爱一切众生,因此所谓菩萨者,是最大的多情人也。换一句话说,菩萨是什么?是个烦恼中人。什么烦恼?是他菩萨的烦恼,慈悲是菩萨的烦恼。啊,这个你们研究过唯识就知道了。上次礼拜三讲唯识,正讲到这里,佛说慈悲就是菩萨的烦恼。呃,但是了不起呢,菩萨愿意担任烦恼,担任天下人的烦恼,解脱人家的烦恼,这是大菩萨境界。所以“菩提萨埵”全文翻译“觉悟有情”。但是我们中文不走这个路线,如果文字这样写,“觉悟有情”有什么意思啊?哈,中文喜欢简,喜欢简略,把它变成文学化,两个字就很美了,“菩萨”。啊,菩萨什么意思啊?呃,菩萨就是菩萨。啊,菩萨吃豆腐的,不吃肉的,啊。哈,菩萨就是菩萨,这个很妙,实际上就是梵文。那么真正的我们开初佛经翻译“菩萨”两个字怎么翻译啊?开士、大士,这完全翻意义了,不翻音,啊。所以你们,我经常说你们看古人的著作里头,写个信给某某开士,就是称他菩萨。某某大士是白衣大士,就是菩萨。换一句话,在中国文化里的“菩萨”意思啊,在我们中文意义,得道之士、有道之士,就是菩萨。现在佛说的菩萨的障碍在哪里?菩萨修道的障碍在哪里?一切菩萨,他之所以没有成佛,没有到家,成佛是到家了,他只能成菩萨,还不能成佛,没有到家。什么样原因呢?“见解为碍”。见解给自己做了障碍。这个“见解”两个字我们普通也用啊。尤其在民主的时代,在议会上争论,你的见解不对,我的见解不对。什么叫“见解”?“见”就是观点。“解”,我的注解,我的逻辑,你的逻辑推理,啊,加以解释。所以见解。“见”是主观的成见,“解”是啊、逻辑的推理,拿现在话。他说菩萨之所以还没有修到家,只在菩萨的境界呢,“见解”做了自己的障碍。所以“虽断解碍,犹住见觉”。注意哦!他见解做了障碍。见解怎么做障碍?菩萨,有些菩萨的人,得了道的叫菩萨,不过不到家。虽除解碍,啊,“虽断解碍”,解脱已经解脱了,不被烦恼困住了,不被妄想困住了,不被生死困住了,这些都困他不住了,解脱了。解脱的道理就是我们中国俗语,中国文化构成俗语所讲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五行,那么用中国阴阳家的东西,金、木、水、火、土,啊,代表。在佛学呢?这个五行不叫金木水火土,啊,就是四大加上一大、五大,地、水、火、风、空,啊,这是五行,那么佛学叫五阴,不同的名词。同一个理念,同一个道理,同一个观念。所以他说“一切菩萨,见解为碍”,他虽然得到一部分解脱了,啊,“虽断解碍”,见解上跳出来,不受人世间一切束缚。“犹住见觉”,但是他的障碍,得道的观点忘不掉在那里,他永远在那个道的境界中。啊,那就是苏东坡讲庐山那一首诗一样的,啊,你们大家同学们,这个应该记得呀,苏东坡讲庐山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看不清楚了。啊,“犹住见觉”,自己因为见道以后得到解脱了,解脱是做到了,啊,见道…等于你看啊,我们经常作一个比方,这个学者们一进门,一看就是一股读书人的味道。他也觉得自己很潇洒,啊,也解脱了。譬如像我们,本人都一样,也许也算,像我们不算读书人,或者算半个吧,啊,就是那个书呆子味道。啊,你看有些人一进来…哦,像今天有几个朋友一进来我一看,他进门,朋友一介绍,“啊,这是某某教授啊”,哈,我说“他进门我已经知道是教授了。”那个样子脸上也是教授的脸,头发也是教授的头发。呃,就是那个味道!哎,做生意就是做生意味道。所以我说人啊,这个读书人,没有书呆子的味道,军人、武人没有粗暴的味道,商人没有狡猾的味道,啊,跑江湖的,呃呃呃,没有打锣鼓的味道,(是)第一等人!啊,这个文人啊,喜欢装起个文人样子,抽个烟都不同,还要翘起来那个样子,那个头发都梳得不同,一看就是那一种人,这就完了,已经定型了。这个就是什么呢?“犹住见觉”。自己学问好啊,被学问困住了。得道的菩萨被什么困住啊?被道困住了。所以“觉碍为碍,而不自在”啊。自己总觉得有、已经觉悟了,已经啊,已经得道了;自己觉得得道,看别人那个眼色都是那样的,“你们不得道的人…”,哈,另外一种味道看。等于有许多人就、刚刚学佛的人啊,哦,那个我最怕了,一天到黑看人啊,合掌哦,一口佛话哦,一身佛气哦。然后看这个也不对,那个也不对,“哎呦,你不吃素啊?阿弥陀佛”啊,那个人就歪起来,“哎呦,你不这样啊?”“哎呦,你没有守八关斋啊?”我说“我守九关斋…”“哎呦、哎呦,这个不得了啊!”那还真是、哎呀,看得毛孔悚然呐!如果家里有油漆的话叫那种佛…我就经常叫这些朋友,我叫他佛油子,哈!油刷得油油的,不得了!光学佛就是…但这个好处啊,所以佛教界的话,学佛一年,佛在眼前,这些人就是学佛一年,就看到处都是佛;学佛两年,佛在大殿,远一点了,他那个佛气也少一点了;学佛三年,佛在西天,嘿,差不多“解脱”了。佛是越学越远了。所以佛教说啊,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西天。至于在座有些同学学佛四五年呐,佛在无边啦!(众笑)哈哈!没得影子了。哈,真的“佛法无边”啦!这是笑话。哎,但是你不要当笑话,你把这个道理翻过来你就懂了。什么叫解脱啊?不要以“觉碍为碍”,就得自在了。学道没有道的味道,觉得自己非常平凡。有学问的啊,也不要有学问的味道,很平凡。人嘛,总是个人,学问有什么了不起?得道了,你成了佛,佛很平凡。所以我常常叫你们看《金刚经》,你就看见释迦牟尼佛平凡。别的经典上说佛…,这个经典上讲佛啊稍稍不平凡,在一个光明境中讲。《金刚经》最平凡,所以《金刚经》在中国很流通。哎,它这经典一开始,佛到吃饭的时候去化缘吃饭,化缘回来,啊,可见大家给他一点饭,端回来。“饭食讫”,饭吃完了,“收衣钵”,他自己还去洗碗,把衣服叠好。“洗脚已”,可见他两个脚也踏得有泥巴,自己洗干净了。“敷座而坐”,自己把那个座位铺好,慢慢来,开始打坐。多平实啊!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哦,释迦牟尼佛出去化缘,那个脚不踏在地下,地下是一朵一朵莲花出来踩着。那我看台北市大家不要吃饭,专门来看他了。佛不会做这些怪异的事啊。啊,非常平实的,千万记住:平实就是道,平实就是佛法!自己学得不平实啊,那才真有点入魔了,至少入油了。哈!我们先休息一下。注:此听录整理文字稿主要是配合听南师讲课录
分享的好!福生无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