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源自:禅修前之准备 2021-12-02 00:02
禅宗的悟道叫做见地,要见到道,不是眼睛看见啊!《楞严经》上讲见道之见,有四句话: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你看这个佛经,讨厌吧!都是什么见呀见的。第一个见,我们眼睛看见的见,心与眼看见。第二个是见道的见,换句话说,第一个见是所见之见,第二个是能见之见。我们眼睛看东西,这是所见,这是现象。所见回过来,自己能够见道,明心见性那个见,不是所见之见,不是眼睛能够看见一个现象,或者看见一个境界,那不是道啊!
所以“见见之时”,自己回转来看到见道之见,明心见性那个见的时候,“见非是见”。这个能见,见道的见,不是眼睛看东西所见的见,故说“见非是见”。那么能见道的见,难道还有一个境界吗?“见犹离见”。当眼睛也不看,耳朵也不听,一切皆空以后,说我见道了,有一个见存在,还是所见,这个见还是要拿掉,见犹离见,还要拿掉,空还要空下来。“见不能及”,真正明心见性的见,不是眼睛看见的见,不是心眼上有个所及,能见的见。说了一大堆的见,多么难懂啊!
告诉我们明心见性之见,可不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青蛙扑咚一声跳进水……要一切见无所见,一切山河大地,宇宙万有,都虚空粉碎,大地平沉,那可以谈禅宗了,明心见性有点影子了。记着!还只是一点影子啊!
摘录自《金刚经说什么》
《楞严经》开头讲的第二个要点是“八还辨见”。八次辩论“看见”这个“见”字的道理,佛特别用眼睛来讲这个道理,我们开眼可以看见光明,那是因为宇宙里有光,像太阳光、月光、星星的光,还有人造的电灯光等等。佛问阿难:“瞎子能看吗?”阿难说不能看,佛说:“你错了,瞎子也能看。看到里面黑洞洞的,不像我们看到外面这个样子。”开眼见明,闭眼见暗。这样来回有八次辩论。
佛就告诉阿难,明来暗去,暗来明就去,现象的变化是无常的,但能见明见暗的那个能见的东西,不在明暗上面。有人说,佛说的不如现在详细,不如现在科学,那是乱说。当今科学虽然很详尽,但对很多事情也还没有定论。佛是两千多年前讲的,那真是了不起。你们现在学佛经很容易有主观成见,不像我们当年看这些经典,那是完全听他的,然后用自己做试验,把自己的主观都拿掉。
佛说,你把光明还给太阳、月亮、星星,把障碍还给墙壁(如果是一张纸挡住你了,就把障碍还给那张纸),把一切都还完了,但还有一个东西没有办法可以归还的,也没有办法还给虚空,那个东西不就是你那个能见的吗?这样分析完了,佛讲了四句名言“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见道时,明心见性的这个见不是眼睛看见的见,见道的本身不是物质的东西,离开物质的东西,离开现象的东西,不是眼睛看见的见所能达到的,这是谈形而上的见。
那么佛为什么在提出七处征心以后就提出眼睛谈“见”呢?道家有一个最古老的经典,姜太公的《阴符经》,也有人说是姜太公的师父作的,到底如何不知道。《阴符经》就讲“机在目,机在心”(眼心之机也),眼睛是心的开关,当我们休息好了,睡醒了,眼睛就要打开,做白天一切的活动。等疲劳了,就要走入黑暗状态,走入阴境界,就闭上眼睛睡眠了。一阴一阳都在眼睛这个机关里,所以开眼见明,闭眼见暗。这两句话可以用来修道,也可以是世间大政之治,大谋略的哲学。“机在目”,外面要观察清楚,“机在心”,应用之妙就在于你的思想心了。
为什么讲到这里呢?因为前面讲到一念之间有坚固妄想,有虚明妄想,还有融通妄想,大家平时都没有看清楚,《楞严经》把这些言语文字表达不出来的秘密都告诉你了。眼睛能见色,见一切物理的现象,但是还有无表色,还有理念世界,那就不是物理的现象了,但与眼睛也都有关联。讲这些就是告诉你们,不能光听色受想阴的理论,要自己试验。
摘录自《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由此见分不证第三。”因此,见分是见到相的那一部分,叫见分。自证分不是见分见到的,非见分之所到。
因此我们看《楞严经》上的四句话,佛说的:“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非见所及。”你看《楞严经》,又好,大家又怕,难读难懂。如果我们懂了唯识,你再看《楞严经》,怎么可以说这本经是假的呢?梁启超等一帮人,还有宋朝有个和尚,这不是开大玩笑嘛!这就叫做自己毁灭佛法的魔道。
佛说的很清楚,“见见之时”,现在,我们讲到这里,你再去研究《楞严经》就看懂了。见道有一个境界,第一个“见”是能见,第二个是所“见”,是相分见分,你见道的时候,见到这个道的境界,“见见之时,见非是见”,那个见道,明心见性那个见,不是像看到相分所见的这个见相,“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就是明心见性见了道的那一见,一见了以后赶快要丢掉;你抓住那个,着了见相的话,那个见道之分变成相分了,“见犹离见”。“非见所及”。真正明心见性的人,那个悟了道的,见道了以后——你如果问我,假设我是悟了道的,你问我:“你见了道没有?”我说:“我见了你这个鬼!”什么道,哼,见道也空,才说见道,有一个道,已经非道也。
你看《楞严经》,说的那么彻底:“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离犹见,非见所及”啊。
这一本经典的翻译同玄奘法师的文字又不同了。玄奘法师讲唯识,我的妈呀!把我们在外婆那里吃奶的力量都拿出来才搞懂,这个文字翻的那么艰涩。可是《楞严经》的文字翻的那么流利,两样!一个流利得太漂亮了,使我们看不进去了;这个是太丑陋了,也使我们看不进去,这两样文字境界都困难。这是个科学性的,《楞严经》是文学性的。所以,我们碰到高度的文学性也吃不动了,碰到高度的科学性也吃不动了。
所以说,“由此见分不证第三”,见道之见这个见分,没有办法证明自己自证分的道理。
因此,“证自体者必现量故。”因此,“证自体者”,所以立一个证自证分,真正悟道了,明心见性,证到自体了,现量境界,不是比量!我们现在打坐起来,你觉得清净啊、空啊,那是比量境界,不是道,不是空。
那么你说,空在哪里?哎,现在就是空的,你现在看到的就是空的嘛,你不空就看不见了。如果有个东西给你挡住,你能看见了?看不见,不空嘛。
现量境,见到“自体者”“必现量”境界,当然更不是非量,所以,现量境是证道境界!
那么,证道的这个时候呢——我们推开唯识的理论,再用《楞严经》的话,真的见道了,“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现量境界是真实的,不是理论。
也就是古代禅宗祖师们所讲的“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超越了时间空间;“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这个是现量境界,这个也就是学禅宗的所谓讲见道、明心见性的境界,要懂这个。
摘录自南师《唯识与中观》录音稿
「是故阿难」由这个道理,阿难你要知道。
「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四义成就。」所以由这个道理,你就要了解,当我们看见光明的时候,光明是个现象哦,我们能看见那个东西不在光明上面。「见明之时。见非是明。」那个能见光明的,并不在光明上面。「见暗之时。见非是暗。」当我们把灯都关了,夜里看到黑暗的时候,我们能见暗的,不在黑暗的上面。同样的道理,看见虚空的时候,我们能见虚空的那个能见,不在虚空上面。当我们受了阻碍,受了墙壁的阻碍,或者手掌把眼睛蒙到看不见的时候,我们那个手掌蒙到看不见,我们还是看见了,看见我们现在看不见,所以也不在那个阻碍的上面。这个道理你懂了,「四义成就」,明暗空塞,因缘所生的,同能见之性没有关系。下面重要的来了,最重要的要你们记住,要背得来,就受用不尽了,「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现在更重要的来了。
「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这叫我的外婆啊,见啊、见啊、见,我的妈都不够,他不晓得讲些什么。这四句除非当成咒语念,当成止血咒也可以,流血流出来,你把它画一个符,再念一下「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这个血就止掉了,哈哈,这个是讲些什么东西呢?
注意哟,你要明心见性啊。他说阿难啊,你现在懂了没有?「汝复应知」,你现在应该知道。「见见之时」,第一个「见」,见道的见。「见见之时」当我们见道的时候,见到现在所见的那个后面、那个本性——明心。换句话说,明心见性的时候,那个见道这个见,「见非是见」,不是眼睛看见这个见哦。
所以你们注意哟,打坐起来有一点亮光了,闭着眼睛,看到一点亮光了,看了道家的书,圆陀陀、光灼灼,哎呦,这是本性。道家有些书上说的,打坐看到亮光了,圆陀陀、光灼灼,形容词,然后一般学道的人,打起坐来看到眼睛啊、眼角膜啦,或者眼睛发炎啦、肝经发炎了,看到一个亮光来,脑神经发炎,「哎哟,见道了,你看,发亮,发亮,圆陀陀,光灼灼。」那是相啊,那是你心里头起见的作用了。那不是见性耶。
「见见之时」当你见道的时候,「见非是见」那个见道的能见之见,不是眼睛看见的这个所见的见耶。那么见道的时候、明心见性的时候,能见的见有个见吗?那个能见的见,能所双亡,所见的现象一切皆空了,没有了,能见的作用也不动了。「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啊,那个能见的本能所达不到的。换句话就叫做,能见所见是能所双亡。
所以见性、明心见性,你说我见道了,见到空空洞洞,哦哟我见道了,见到法界自在哟,圆融法界哟。我不是眼睛看到,是心见到的也不对哦,心见就是能见哦。
名词,这个理论,都无实义,没有真正有一个东西。有一个东西有一个境界就不是了。所以我们学佛做工夫的,要想明心见性,千万记住哦,今天有几句《楞严经》的要点哦,不要白听了,要背来哦,青年同学们。像我们学佛啊,老实告诉你,比你们年轻多了,二十一二岁,这些要紧的地方都背来了。现在老了,想都不要想,一讲到就背出来。「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就要背来。那么你用工夫啊,你念佛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修密宗也好,显教……到哪个境界自己就清楚了,就不是者,不要被他骗了。什么叫做魔境界来也不怕了,佛境界来也不喜欢了。因为真见道的时候,「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放下的更要放下。
所以,百丈拿起这个拂子,「即此用,离此用。」马祖就给他「喝」,他就赶快放下了。振威一喝,一放下了,他就告诉他:「即此用,离此用。」见不能及,不能抓一个东西。
摘录自南师《楞严经》讲座录音稿
注:上文为摘录,文章仅供参考,请勿断章取义,以南师原书或录音为准。
感谢分享!多多吉祥!
分享的好!福生无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