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源自:南怀瑾先生禅修前之准备 2023-03-26 03:28发表于江苏 如世巧幻师,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
(清净本然的自性本体,变态幻化而生出世间的万有,犹如这个世间上的魔术师们,变化幻作许多男男女女的存在。虽然每个人能运用六根,事实上,只是如机器人一样,根本只有一个机关在抽掣不息,才发生人生的各种作用。)
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
(如果能止息一机的动能,归返于自性寂然的本位,所有一切幻象,就都没有单独存在的自性了。)
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尘垢应念销,成圆明净妙。
(人的六根作用,也和这个道理一样,元来都只是依于心性的一点精明所生,分散功能,变成六根的单独作用。总合起来,才叫作一个人的全能。所以在六根作用上,只要有一处休息,复返于自性功能,所有六根的作用,就完全不成其为障碍。到了这个时候,一切六根的尘垢,就当下应念消除,成为圆满光明的清净妙觉了。)
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如果还有少许的尘境不能消尽,就叫作二乘声闻等,还在有学的阶段。到了光明圆满之极,那就是佛的境界。)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
(文殊菩萨再告阿难与大众说:修行的法门,只要你倒转来,回旋复返你能闻听的机能,反转闻听的作用,去听闻自性,明见了真心自性的寂然自体,才得完成无上大道。所说的修行圆通法门,最真实的莫过于这样了。)
摘录自《楞严大义今释》
由昨天晚上起,用觀音法門,現在隨時……這裡是南普陀,還是體會他老人家所告訴我們的,他的方法經驗。從音聲而入道,是觀音法門。你看「碰」外面,「碰」一聲,我們自己這裡廚房,嘩啦,吵得很。每個音聲你都聽到,你看看都很清淨。如果你心裡不清淨,聽不見了。因為心裡空就聽見了,而聽見了也是空的。假使你心裡有個煩惱有個痛苦,有個東西擋住了,什麼都聽不見。「反聞聞自性」,觀音法門,觀音菩薩自己講,第一句,第二句怎麼講,「性成無上道」,反聞聞自性,本性的性,就是道在哪裡?道就在你那裡,不是在佛那裡,不在菩薩那裡,是你本心本性上面,性成無上之道。這一念,把外面音聲這個現象不管,能聞之性本在這裡,能聞之性無聲、無臭、無相,本來如此嘛。念念清淨了,這個念念清淨,一路定下去,慢慢成功了就成了道。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尤其你們諸位年輕的師父們,如果參加了這一次,你覺得是上當也好,誠懇也好,好好體會幾天,不要在這幾天當中,你們生活太散慢,把社會上原來太散慢的習氣,帶到這一邊來,帶到禪堂裡來,那是很不應該,那對不起,你就不要在這裡應酬我,你愛去玩,趕快出去玩。這個位子,要想修行的,想進來不可能的在外面的很多。真到達了反聞聞自性,能聞之性,不要用心,本來在這裡,這個時候你體會一下,前天所講,安那般那一呼一吸,根本不管,也在不呼不吸上一念清淨了。真的一念清淨了,自然是不呼不吸了,所以叫「住息」。因此告訴你們,出、入、息,出入是兩個現象生滅法,重點是不出不入,那一念清淨,呼吸,彷佛一息停止了,自然的,這個才是息的境界。這個「息」的境界到達了,也就是念休息。
你們大家,我們這一代都很崇拜虛云老和尚,禪宗。你看虛老的年譜,他原來在禪堂,高旻寺禪堂參禪。不過你注意,虛老也好,來果老和尚也好,年輕都是學道家入手的。後來虛老在禪堂參禪,那個時候他是參話頭的,後世的禪宗,怎麼開悟的?後來喝茶,茶杯打破,為什麼茶杯打破了開悟啦?觀音法門。杯子「啪」一聲,喔…原來是這個啊,就是,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不是話頭使他開悟的。虛老,抗戰時候在重慶做法會,我們都常在一起的,老師父,活了一百二十多歲過世,在江西云居山,我在台灣。他還給我留下話來,這是講笑話。這些,重點不是管這些,是告訴你觀音法門的重要。
摘录自《南禅七日》
那么文殊菩萨又说:「如世巧幻师。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
所以唯识也告诉我们,「诸法无自性」,一切幻有的现象作用它本身不可能永恒存在的,没有自己的自性。他说世界上男人、女人,漂亮不漂亮都是机器人,等于世界上「巧幻师」,一个会耍魔术的,把一个纸人一念,把泥巴一捏,捏成一个人。就是我们电视上看到的,本省的这位老兄,很有名的演那个傀儡戏的,你看到也是人。他说我们这些人都是傀儡,都是机器人。「幻作诸男女」,实际上说女人、男人,你像我们这个男人女人,上来最厉害,我到现在才搞清楚,最厉害还是头发,你看我们这里出家的同学们,不管男女,这个头发一剃光了一看,不晓得他是男的还是女的,都差不多。因此啊大家为了避免这个最好都剃了出家,最好了,就没有这个事了。他说世界上呢,「如世巧幻师。幻作诸男女。」变幻出来男人女人在那里,我们看到人活在那里,眼睛会看,耳朵会听,嘴巴会笑,又会生气又会打架,看到诸根、六根都在动。六根只有一个机关一个插头,这个插头一拿掉就不叫做人了,加一个名字两个字叫死人。死人跟活人就在一个插头,这个插头就是这个自性这一念之间,所以他说要想了生死。这一句话很重要啊,不是开玩笑啊,我们用开玩笑的口吻讲出来,很严重的关键。
所以你想修道成道,「虽见诸根动」,其实大家打坐念佛,自己没有做好工夫啊,都被六根所转,一边念佛,一边又想看到佛,一边耳朵想听菩萨跟他讲话,在那里忙得不得了。他不知道旋闻回转来到「要以一机抽」,一个插头一样,一抽掉就证到自性的空了。就是这一念,一念之间。这个六根之所以能够动作就在一念,这个一心。你把这个心思、这个机关,你如果把它插上去造很多的业,六根大动,你把这个开关关闭了呢?就六根大定。你把这个开关抽掉呢?立地成佛。文殊菩萨告诉我们、告诉阿难,阿难替我们受了冤枉,代表我们挨骂,他说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一切男女、一切形象,都是假的机器人在骗人啊,自己不要上当了。你看到诸根在动,活人,一念一抽,一念一空,万缘皆尽。
所以下面两句话千万记着,你们念佛修道做工夫,「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你把那个插头的开关把它拿掉,不去插它;或者把那个开关关闭不动,自然归到寂灭清净。到了这个境界呢?这一切的幻的境界,你说「哎呦,我看见什么。」你不看嘛。「我是没有看吶」,很多人死不承认的,闭起眼睛看到境界,你不要看嘛!「我是没有看」,你说他真的呀?他早在里面看得才厉害,他认为眼睛闭着叫做不看,你心在看嘛,着相了,粘住了。根本不理你,一念抽,抽掉了,相就没有了,息机归寂然,「诸幻」,一切六根门头的幻相,自然都无自性、都空了。
所以文殊菩萨告诉阿难说:「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他说我们这个六根,身体这个生命存在,这个生理机能同心理的关系,这个六根也同机器人是一样。「元依一精明」,六根就是在一念,这个知觉一念,你说还有个感觉,感觉也是因为你知觉来的,你只要把这一念知觉的,一关闭或者一丢,万缘放下,万缘太难放了,你就是把一缘放下,万缘统统放下了。「元依一精明」,这个精明实际上就是我们闭着眼睛或者开着眼睛,里有头有个精精明明的东西,觉得能够思想,自己心里就有个东西嘛,「我都知道,我现在动不了了。」你动不了,你会说话?「我现在话都讲不出来啊。」他已经讲了好多句了。这中间这个精明,他始终没有回转来细心回转来找这个。你把这个找到了,六根都是靠这个在动。分散了,就是眼睛能看、耳朵能够听、手能够动、脚能够走、头脑能够想,你把它归元了就是这一个,当然这一归元要工夫啊,是要一点工夫啊,话不要那么吹了。文殊菩萨是讲得很轻松啊,修起来是蛮麻烦。
所以这个一根分散了就是六根,「分成六和合」,六种合拢来,六种怎么叫和合呢?眼睛与色相相合、耳朵与音声相合、身体与感触相合,六种和合,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这一和合拢来,好了,解不开了,这就是结使永远解不开,所以解脱为难。那么我们现在学佛要想求证,什么叫成佛、叫成道?并不是学佛成道了,我只想找回来我们自己那个本来的面目,你把自己那个本来找回来就是了,这叫成佛成道。所以这个东西本来一打散了,由一变成六了,分成六合和。所以下面文殊菩萨说:
「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尘垢应念销。成圆明净妙。」
他说所以啊,你假使六根门头、这个六根这个作用,只要利用一根,尤其文殊菩萨在这个时候的总结论,利用观音菩萨的观音法门耳根圆通来修,这要耳根找那个能闻自性,对于动静二相不受它的骗,所谓「动静二相。了然不生。」那么永远在那个自性这个境界。不生并不是不知道动静啊,动来知道动,静来知道静,动去了知道静来了,静去了知道动来,这些同我都不相干,都是幻翳,我反正还在这里。所谓「是法住法位」,《法华经》上的,就是这个本位上的,「世间相常住」,它在哪里?本身就在这里,佛法就在世间,不被动静、不被声色所转。是法住法位,就在这里。这个法位在哪里?世间相常住,就是永远在这里,在这里就是在这里,该笑的时候笑,该哭的时候哭,不要瞪个眼睛傻里瓜叽那个好像修道个样子,何必摆那个样子啊!
他说只要「一处成休复」,由耳根圆通这个地方,一个地方,「成休」,休息外缘,休息了,大休大息,大休息了就是寂灭清净。真正万缘放下,才是大休大息。万缘放下怎么放?上面不是有一句吗?这两句话连着来讲,一念不生,一副对子一样,万缘对一念,放下对不生,万缘放下就一念不生,这个时候一去大休大歇。所以《楞严经》,大家听了都忘记了,讲到那些地方都告诉大家要背来呀,佛怎么讲?上面第四卷,狂心顿歇,歇就是休息,歇就是台语讲「休息」,对不对啊?这句话讲对了,差不多,呵,台语还可以打五十分了,那个是休息了,「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大休大歇就成道了,歇即菩提。狂心顿歇,自歇啊?自歇,哦,狂心自歇,我把它大概又错改一个字了,歇即菩提,放下了就是菩提。所以「一处成休复」,现在解释这个休,只要一个地方六根门头,一放下来、休歇下来就恢复自己本来面目了。那么「六用皆不成」,那六种都没有。
所以「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只要一根门头,这个机关一抽掉,其他五样六样都不起作用了,心身俱灭。这个时候「尘垢应念销」,你所有的结使、红尘,心里脏的东西,一下都清净了,就取消了,干干净净,放下。所以说中国禅宗祖师到了后来把佛经都推开了,什么是佛?放下!你说「我懂了」,你懂了?就是因为你懂了,放不下,真放下就到了,放下就是大休大歇,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就那么简单。
所以你到了「尘垢应念销。成圆明净妙。」这个自然就成就了,不是你修成功的哟,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本来就成就,圆成实在那里,这个本来就圆满的,本来就是光明的,明白的,本来就是净土,本来就是妙不可思议,这五个形容词都串拢来组成了一组:「成圆明净妙」。文殊菩萨告诉阿难的,这是大原则,修观音法门怎么听音声证到,一路一路到成佛之路,他都告诉了阿难。下面说:
「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总论两句话,到达「成圆明净妙」,自性现前,你说那真正就成佛了?慢一点,不要慌,有时候啊,自己见性了,明心见性了,有余习未除,像大阿罗汉一样。譬如我们这个禅宗祖师迦叶尊者,成就那么高大阿罗汉,打起坐来天龙八部的音乐神,奏那个音乐供养佛的时候,他一边打坐一边还在打拍子,因为他喜欢音乐,你说他有心啊?绝对无心,他阿赖耶识这个习气就来了。等于我常讲了,可以断除饮食不想吃了,我只要看到好菜,这个好吃,你多吃一点这个好吃,实际上我也没有吃,可是这一句话,就表现习气多大,自己不想吃,觉得你吃,这个好吃啊,坐在旁边很痛快,痛则快也,快就不痛了,这是问题,这都是习气。所以见性以后,慢慢来。
「余尘尚诸学」,见了性正好修行。所以顿悟、渐修两个是二是一、一是二,所以顿悟以后正好修行,正好渐修而成就。但是顿悟从哪里来的?从渐修来才能顿悟。成圆明净妙以后,有时候有些人余习未尽,「尚诸学」,叫做有学位。譬如大阿罗汉吶,一地菩萨到十地菩萨都还有习气的哟,所以每个菩萨表相都不同啊,观世音菩萨就是同情女性、就喜欢女性结结缘啊,有些菩萨就是金刚怒目吓死人,要吃人一样,他个人余习。你看那个五百罗汉堂,各有各的毛病,那个毛病就是他的余习,有些掏耳朵这也是毛病;有些当然捏香港脚,这也是余习,留这一点很好玩。所以像济公和尚爱喝两杯酒,你说他贪心吗?他绝不贪,余习未除;像有些不喝酒,喜欢喝浓茶,也是余习;你不要认为茶比酒好,自性上一样都不留,留一点都是余习未除。所以「余习尚在」叫做一切的有学位,所以大阿罗汉、诸大菩萨们这些都还是有学位的阶段,没有到无学位,无学位不要再学了。
「明极即如来」,完全大彻大悟透顶透底,理上完全悟到彻底,修持的工夫一切习气也尽了,无始以来转识成智,阿赖耶识所有种子都转成功德了,清净了,这才叫佛境界,「明极即如来」。你看文殊菩萨告诉阿难由观音法门一路修持到底的秘密,方法、原则统统讲完了。你说没有教我们用鼻子多吸几口气呀,或者打几分钟坐啊,你还在那里想的,你真是有点楞严的楞了,那就愣住了,那就没有话讲了。他这里统统告诉你了。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圆通实如是。」
这很重要。观音法门,文殊菩萨都讲完了,文殊菩萨当时对象指着阿难讲的,但是他也讲你们当时在楞严会,包括那个皇帝波斯匿王都还站在旁边了,都在听啊,大家这一场公案这个故事闹了很久了。大众,你们大家同阿难都要听着,修行最好法门走观世音菩萨的路线,「旋汝倒闻机」,回转来修观音法门,不要跟着声色向外面跑,回到内在来找自性,旋就是旋转,倒转来。倒转来「倒闻」,倒转来听自己能听声音的那一个。譬如你自己在念佛,念佛我们意一动嘴巴念出来,你耳根在听那个念佛这一念的那个作用,你回转来听,找那个。他说你要回转来找自己听念佛、听声音那个作用,那一点机。那个是怎么?「返闻闻自性」,返闻就是回转来听自己,闻:能听的那个自己的自性的功能。你如果找到了这个功能,「性成无上道」,找到了能听、能知道动静这个,那么明心见性了,你就是无上成就。他把观世音的观音圆通法门,怎么圆满通达真实的道理统统告诉你,「如是」就是这样。今天到这里。
摘录自南师《楞严经讲座》录音稿
分享的好!福生无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