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源自:怀师怀师精舍 2023-04-05 07:55发表于上海
我们现在《宗镜录》是第六节,上次我们给它一个题目,是“镜心海印”。上一次讲到,这个就是说我们一切众生、我们每个人的本心本性,悟了道的,它的体同它的用、起用,那么中间有许多是经典的故事。但是这每一个经典的故事,代表一个实际地修持。
上次提到“菩萨修之称六度行,海慧变之为水,龙女献之为珠”,像这一种每一段的所代表一个经典的故事,同修法有关,就是修证的功夫、修证的有关的。“天女散之为无著花,善友求之为如意宝”,这个都提到过,就是再提起大家注意。
下面,由大而到小,由大乘而到小乘,缘觉境界悟之为十二缘起,十二缘起,这个很多,譬如缘起,佛经上有“十二缘起”: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个十二缘起我们讲义上有了没有?都有的,发的讲义上有,十二缘起这个名词也有,都是佛学的专有名词。实际上我们,扩大点晓得十二缘起啊,每一代,儒家、道家、一个读书人,或者是西方哲学家,都有相当成就的境界。他们到达的时候、到了的时候,悟到这个道,看通了人生,都是悟到缘起,所以后来变成佛学的名词就是“缘起性空”。
比如,我前天看到一段书,偶然看到前人的一个笔记,也就是缘起。大家悟到,有许多人看到花掉下来了,觉得人生的空虚,也就是缘起,悟到因缘空了。 譬如说前天看到一本书,说有一对夫妇男女,当然都是修道的了,这位女性啊,太太了,要死了,她就给她先生讲,她说我们也二十年在一起了,我死了你要做饭了,没得人给你做饭吃了。她说我也快要死了,你素来文学很高,这个我嘛也喜欢听音乐,你就作个歌、唱个歌给我听吧?听完了我好死。这个先生也很...两个人都很洒脱的,解脱得很。先生说好吧,你既然要死嘛,当然我要作一首歌给你听。他当时就拿起就写,他说:“二十年来我共伊”,伊就是你,二十年夫妻了,“二十年来我共伊,只缘彼此太痴迷”,只因为,你爱我、我爱你,两个人很痴迷,“只缘彼此太痴迷”。“忽然四大分离后”,忽然之间这个肉体分散了以后,要死了嘛。“忽然四大分离后,你是何人我是谁?”不晓得你死了以后啊,大家变去了,你将来变个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我将来变个什么东西你也不知道,两个人再见面还认不得了,也许在路上碰到东西还吵一架呢,对吧?那么这个后面还有些很长文,都作得很好,最后两句更值得欣赏,他说:“《孝顺歌》终无孝顺,《逍遥游》永遂逍遥。”就是说假定我们死了以后,儿女很孝顺,孝顺得眼泪哭啊,哭得像唱歌一样,唱了一段呢,孝顺的儿女归孝顺了,他也替不掉我们死,我们死还要自己死,也没有关系,他再拿些肉啊、豆腐来拜拜也吃不到,
“逍遥乐永遂逍遥。”要快活就乐得快活。中间还有很长啦,最后两句是这个结句。这位先生啊,两个人都很高明,先生把歌做完,太太把他的歌啊,自己两个人她会做歌谱就谱出来,就唱。太太唱完了、听完了,哈哈一笑,再见,走了!就死掉了,这个很妙了!这是宋代的这个时代一个了不起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卢蒿翁认识这个人,所以记下来。“二十年来我共伊,只缘彼此太痴迷;忽然四大分离后,你是何人我是谁?”你变成谁呀?我变成谁呀?谁都不知道了。
像这一类的,中国文学里头,乃至西方文学里头的人生的故事非常多。譬如前两天我们看到报纸上登的外国消息,在欧洲一个老太太老头子两夫妻,住一个房子二十年,儿女都长大都走了,两个人住了二十年。这个太太已经死了好几年了,可是呢,他把毯子把这个太太肉体裹起来,他始终没有把她当成死了。因此外面包的饭每一餐送来还是两个人,一切都是两个人。最后到了前几天这个老头子自己死在厨房里,也没有人知道,外国文化,当然没有人知道,外国的社会。等到臭了发现,邻居打开看,这个老头子也死在厨房。
那么这个太太呢,大家不晓得、这个邻居不晓得这个太太死了,他心理上觉得没有死。然后找了半天,床上一个毯子裹着,把这个毯子打开一看啦,那个太太已经尸体都干瘪了,变成木乃伊了、干了。那么这一种呢,就不是悟道了。一切因缘生法,这是真地执著,把人生仍至死不悟,硬要抓牢,抓牢一个东西。其实没有,还当成真的。
所以缘起,我现在讲这些故事,就说明缘起的道理。在佛学的里头,专门的一个系统,学理的系统叫“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是根据物理的法则、宇宙的法则、太阳月亮的法则、人生的法则、昼夜的法则而说的。十二个因缘等于配合、同我们中国文化十二时辰一样: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同一道理。同一道理,把这个十二个地支的、子丑寅卯这个地支的法则,演变成哲学的学理。
一切皆是缘起,因缘生法;因缘不聚会、因缘散了,就完了。那么从因缘上面悟道的呢,忽然悟道的,这个就是叫做缘觉的境界。缘觉也叫做独觉,没有佛出世、没有人指导,忽然在某一种境界上悟到人生的道理,最后修道了、证得道,这个叫缘觉。
譬如我们都晓得中国人非常崇拜一位和尚,叫做济公和尚,后世称他济颠活佛的。那么他有一个,最后临走的时候,他不是...大家都晓得他喝酒,又吃肉,故意胡闹。他故意胡闹---他在守戒。因为佛的戒律,得了道有了神通,如果要用神通啊,不能正面用,只能反面;正面不准用,正面用神通犯戒。反面用你如果装疯装癫,装傻瓜、装起来是个混蛋,那可以用。所以你准备用神通啊,规定你就要去装疯子去。那么济颠和尚啊,就是以这个姿态出现的。但是他最后,所以要走以前写给一个卖包子店的一个老板,他吃了人家很多年豆浆油条包子,也不给钱,人家也不问他讨,感情很好,请他写一首诗、写字,他也不肯作,也不肯写。有一次他高兴了,叫这个老板拿纸来,你要我作诗写字给你,写一个。
最后两句话,这一首诗是这样,我们曾经讲过的:“五月西湖凉似秋”,凉快得像秋天。
“新荷吐蕊暗香浮。明年花落人何在?把酒问花花点头。”那么,他已经早晓得明年自己,夏天你是看不见我了,明年春天我就到期了,就走了,这个旅馆住够了,不来了。 那么这个道理呢,这些道理啊,我们要注意的,所以中国有许多,中国文学诗啊、词啊,很多的境界、很多文学的境界,都是说明缘觉的道理,缘起就是缘觉。因为因缘道理而悟到道的人很多。
譬如像我们平常,大家感觉到,看看年纪大的人,什么事情都没有意思了,听到年纪大的朋友都是“什么都看厌了,都没有意思。” 这个也就是缘觉的一部分的道理。都知道没有意思,人生就是所谓毕竟空,但是就是悟不到“道”,证不到那个空的体是什么、得不到,得到了以后啊,就是缘觉、独觉佛。所以他是说明“缘觉悟之”,是悟到这个由用归体,由有返回空。
譬如我们晓得中国有名的一部小说《红楼梦》,它始终讲的道理,还是缘觉境界。开始啊,一个和尚、一个道士出来唱的那个歌、讲这个人生啊,《红楼梦》的开头,讲的都是缘觉境界。那么,贾宝玉的梦游太虚幻境所看到的那些诗词---缘觉境界。反正啊,他一切都是说明这个一切因缘都是假的,人世间是假的。
那么,最后是由用归体,由有归于空---缘觉境界。所以现在讲啊,把这个道体看到小的一面,缘觉悟道嘛,悟到缘起,证了道了。声闻呢?更小的小乘啊,声闻证到道了,为“四谛”、“人空”。四谛,我们讲义上也有吧?四谛:苦、集、灭、道,佛学专有名词,四谛、人空,小乘境界。那么这个四谛,名词是这样,详细的内容,我想改天约期,大家要补习这些佛学的名词课程,另外一个时间约好了,大家再来补习。那么就是说,人空啊,证得...人我的这个空啊,是罗汉的境界,这是讲佛法的部分。
换一句话说,你说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修道的方法,各种各样的、了解各个宗教,以佛法看来都有道,都有道。不过他所见到的境界、所修证到的范围大小而已。等于说一个比方,戳破了一个窗子的眼看天,在一个房间闷住了,打了一个小洞看天,看到的不能说它不是天,是天。不过呢,他没有看到全体而已。
佛经上经常有句比方,叫人家什么事情没有看整体啊,叫做“众盲摸象”,等于很多的瞎子摸这个象,摸到象耳朵、摸到象尾巴、摸到象腿,都说我摸到象,是这个样子。这是笑人家见地智慧不高,拿到了鸡毛当令箭;实际上,令箭上面是插了一根鸡毛,没有错;虽然摸到象尾巴当象啊,你不能说象尾巴不是象的一部分,也是象的一部分。所以啊,以这个观点来看,一切人各种各样的了解,他得了一点道理没有?都得了一点,不是全体。现在也是说明这个。
那么,在佛法的部分讲完了,他说道:“外道取之为邪见河。” 站在佛法的观点说明。那些心外...什么叫外道?有个定义的啊。宗教性讲外道,譬如佛教讲一般不学佛的人、不信佛教的,可以称之为外道。这个“外”字是外在我这个外面,等于我们的房子外面。假使我们这个房子的外面,开了这个门,就是属于外面;如果拿整栋的房子来讲啊,开了这个门也不能算是外面,要到马路那个门开了才叫做外面,范围各有不同。所以站在天主教、基督教的立场来讲,也可以说你不信我的教就是外道。这是宗教性的外道的定义,不准确的,那是主观成见。
比较准确的佛法的中心所讲,什么叫外道?“心外求法”。心,明心见性这个心,良心这个心,向心外求法的,统统叫做外道。这个定义,心外求法叫做外道。这个地方讲的,不是宗教性的外道,是讲心外求法的。“取之”抓到了,叫做“邪见河”。那心外求法的观念落在邪见里。不过要注意邪见也是见,当然他这个见是不正的。“异生执之作生死海。”
什么叫异生呢?在佛法关于这个生命的分类,有看得见、看不见,有形相、没得形相的,分成六道。譬如说,以人为主体,这个“异生”佛学这个名词啊,以人为中心,同外道这个观念一样。不是我们人,那些生命都叫做异生,同我不同的生命。譬如禽兽,它叫畜牲道;譬如饿鬼,叫做鬼道;天、神,这些等等,所以分成六道。六道里头包括人道了,以人为主体,那五道都算是“异生”。
所以这个生命哪里来呢?生命有一个本体的功能,这个就叫做明心见性的“性”,叫做“道”。所以“异生执之作生死海”,在生死海里头浮沉,就是这个东西,生命根本。那么,这关于佛法以外他讲了,现在他在这一节里头作一个结论,说这个道体是什么?
论体则妙符至理,约事则深契正缘。
他说如果以本体来讲,站在本体的立场来说,没有什么叫外道、内道,都是这个变的。
等于说,我们这个世界上,不是这个宇宙间,这是两个观念。我们所感受到、看得到的、听得见、所感觉得到,这个世界上,一切万物皆依土地而生,对不对?植物也好、动物也好、矿物也好、我们人也好,都靠这个土地生长,出之于、生之于土地,还归于土地。最后死了,花落下来变成泥巴,人死了化成灰尘还是变成泥巴。
以这个来比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这个土地等于中土。所以我们学中国的五行的道理、学八卦五行的人,就有一句固定的不变的原则:金木水火土叫做五行,“四象五行皆藉土”,都靠这个土。 那么,我们拿这一句话作这个比方,作这个本体的比方。千万要注意啊,不是说土地就是本体,拿这样作比方。一切万有的,有一个生命是本体。他说以本体的立场来看,刚才我们作的比方,以土地的立场来看、泥土的立场来看,谷子、高丽参,都吃补的,对人生命有利益的,是土地生的;那些毒药也是它生的呀!好的、坏的都由它生长,都靠土地而生长。土地并没有分别说这个是好的,我要多长一点,坏的要少长一点,没有啊!它非常平等的。因为好坏没有绝对的啊,那个毒药长出来有时候救命用的,有一种病还非吃这种毒药不可呢!反而可以救命。所以在土地成长的本身立场看,无所谓好坏;好坏因为人、因为生物的作用而差别。
同样的,拿这个道理说明,我们宇宙万有的一切众生的本体这个生命,叫做“道”,我们叫它做“道”。这个“道”是体,也是这样。他说不管大乘菩萨、小乘罗汉、外道、内道,如果“论体”,站在本体立场来讲,“妙符至理”,都对,所以“众盲摸象,各执一端”,一班瞎子抓象一样,都抓到了一点,不能说它不是象。
“约事则深契正缘”。但是讲实际上,这个“事”指什么?讲修证做功夫,他说外道、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哲学家,各种方法,都说这是道。尤其世界上传道的人多得很哎!每个人都说我这个是正宗的道。那么,我们如果站在偏见的立场上来看,“哎呀!那是外道,我的才对。”实际上你的对不对、我的对不对,很难讲哎。也是“众盲摸象,各执一端”。那么,拿《宗镜录》永明寿禅师的立场来看,“约事则深契正缘”,各种修法所造成的功夫,对不对?也差不多,有一点相同;都摸到了一点,不是全体。但是全体呢?那就叫做佛境界,真正的成佛了。它等于太虚空包含一切,善的、恶的、是的、非的都在他包含之内。这是本体的道。
然虽标法界之总门,须辩一乘之别旨。种种性相之义,在大觉以圆通。重重即入之门,唯种智而妙达。
这是一段,这一段我们把它分成第六节,叫做“镜海心印”,连接上一次课程来的,这是第六节。
他说,话这样说,虽然标榜了“法界”,就是《华严经》总名称, “法界”两个字可以说是很难讲,佛学专有名词。 我们现在把它归纳起来,人类的文化,譬如说,我们中国人过去讲“四天下”,天下很大。天下包括,中国人过去这个天下,那是大得很了!整个、就是现在的世界观念。世界观念呢,到现在晓得了,也不算大。宇宙观念,这个观念啊,概括比世界还要大。还不算大,宇宙还有时间、空间,时间、空间虽然没有边际啊,在观念上还有个范围。
那么到《华严经》的佛学的境界里头,最后,超越这一切有形象、理念世界,超越了物质世界、思想范围所能够到达的,来个无量无边的这个名称啊, 叫做“法界”。当然,这个法界简单地讲,法界包括了宇宙的观念,包括了天地、世界等等的观念都在内,叫法界。
所以如果有些,后世、最近有些年轻人,把这个法界的观念当成本体,拿西方哲学本体论来作解释、作代表,不完全对。不完全对,也可以这么用,到底不大彻底。因为“法界”是非常非常抽象,它这个抽象也包括了具体。
“法界”在《华严经》的大概的很简略的意思包括了四重、四种涵义, 哪四种涵义?就是:事法界、理法界、事理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这个不是先后的问题、文字排列的问题,照先后的问题应该是事法界,一般的文字习惯先用理法界。
照观念次序问题先有“事法界”,因为一切事就是代表物理世界,物质世界到物理世界、一切的人,是有形象的;乃至没有形象的,一切事实。
“理法界”包括了观念、概念、思想范围,理法界。
事理,有其事必有其理,有其理必有其事,“事理无碍法界”。
“事事无碍法界”,最后是事事无碍。事事无碍,就是把理事融会,没有障碍,圆融贯通。
但是这样解释是《华严经》的宗旨啊,这个宗派的宗旨,拿这四个涵义来解释这个“法界”的观念,算比较是扩大性的,但是给它一解释了,反是变成有范围了,变成这四个范围,反是变成画蛇添脚。可是在思想表达上,只好这样解释。
实际上,法界是非常空洞、无量无边的;不是说空洞、不是说假的,它是包括非常广大的。所以说,依法界的道理来讲,他说这本《宗镜录》所讲的这个道体是总纲。那么,以佛法修证的道理来讲啊,就是《法华经》,有一部经典,佛说的经典叫《法华经》,全称叫做《妙法莲华经》,《大乘妙法莲华经》,普通一般名称叫《法华经》,就是把它简化了。这一本经典上讲---其他的经典都说佛说的法有三乘道,所谓声闻、缘觉...刚才提到过。
.......
到了佛说《法华经》的时候,他说明,他说那些,都是我教育法上临时的方便说法,换句话,是教育法上一种诱导的说法。他说真正的佛法,他说我的佛法只有一乘道,只有一个。我们拿比方,拿现在文化思想来做一个比喻,也就是说世界上的真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所以叫做不二法门。他说我平常讲的啊...
这个譬如说我们拿教育的比方,我们为了教育层次的关系,所以由幼稚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班,乃至到博士,博士以后还靠不住,将来一定来个什么都不是,因为现在程度慢慢向下拉了嘛,将来来个更高的,再创一个名称。但是这是教育的层次。实际上教育的总纲目的是完成教育你成一个人。
等于说,这个教育目的,像我们中国的文化、儒家呢,“大学之道”,就是大学之道。什么大学?当然大学之道并不是在罗斯福路三段了,不是这个地方,也不在和平东路二段。“大学”就是成其为大人,够得上成一个人物,完成了一个人格,这是整个的教育目的。所以佛说的,我过去所讲的,初中、高中、大学这些等等,等于说小乘、中乘、大乘---方便法门。他说所有的佛法修证,只有一条路,一个目标、一个成果,这是《法华》上说只有一乘道。
但是,可是完成了一个成佛的境界,要多方面的修持、多方面的知识。而不要说我们一个教育博士、世界上普通的教育,完成造就一个人才,太不容易了!也许,几百年的教育、一百年、几十年的教育下来,造就了一个人才,都是很了不起的成果。所以教育是很难!同样的,佛的教育,下来,千千万万人学佛,能够修道而成道,很难很难!
为什么那么难呢?见解问题。见地不够,智慧不够,理念的不够。所以我们在座有很多朋友,非常发心修道,天天要打坐啊、要修道,拼命在那里想坐出一个佛来。我告诉他,我从来、从古到今,当然我不知道,看也看了几十年,没有看到坐出一个佛来过。要想... 坐当然很重要;如果说贪恋打坐,永远...,出家了,或者跑到山林里头想坐着会坐出一个佛来的话,那不叫做成佛,应该叫做成坐。佛者觉也,没有此事!绝无此事!这是不合佛法的道理。尤其一般出家或者在家,专门偏向于修道的个性的人,特别要注意这一点。
但是,如果说你打坐、静坐、入定都不能,那也免谈学佛了,连这个都做不到嘛!这是很起码、静下来,一个静相,很容易。你说我静不下来,“那佛法不一定在打坐、不在静”,那么你在动就是对啦?那何必要学佛!大家都动得很厉害。如果动得最厉害,不如学猴子!猴子动得更厉害,那我们天天学猴子好了,随时在动多好呢!再不然学电动的那个机械、电动的猴子,按一下,把电源永远开到,它永远在那里跳动,多好啊!那何必要学佛呢!所以这两方面搞清楚。
至于为什么不能达到学佛成佛的境界呢?见解、理没有明。所以我经常说,学佛这件事啊,拿现在观念讲,它是一个真正的科学一样。不能说它就是科学,说“佛法就是科学”,这个话错了!科学是科学,佛法是佛法。但是说,它同科学一样,甚至比现在一般的科学还厉害,可以那么讲。
为什么叫做科学呢?有理论,先理解理论,把理论归纳起来建立来一个公式,拿这个公式来实验、求证的,这是科学的精神。以这个公式、这个方法求证的结果,一定要出来什么答案,这是科学的精神。
我们学佛做功夫,大家也一样,有许多年轻的同学们,打坐啊、做功夫做不好,对不住!是你理没有通。一讲理啊,都不高(兴);好像“说理啊,我也是大学毕业”、大学不大学,没得关系。千万把你学位的观念拿掉。尤其是,在我们这里大家都很内行,都没有把你学不学拿来,唬不到人;这个不是在...那些是世间的知识、学位--不相干。这个地方要真智慧。真的把一切学理搞通了,然后你依这个公式下手去求证,一定到达。
所以啊,中国的禅宗首先重见地。见地不到,你做功夫没有用的。哪个功夫做得最好?是外道。所谓心外求法叫做外道, 一切功夫是你心里造出来的啊!你那个能造的根本你没有去找清楚,没有用的。所以,见地很重要。其实不但学佛,这个做人、做事,首先也要见地。见地普通就是见解、眼光,普通叫做眼光。一个人做人处世,这个眼光不远大、不看到前面去、不超过...别人没有看到、你已经看见了,才是有智慧。看准了,买股票一样,你要有这个眼光,先看准了。所以买股票也要见地啊!学禅宗同买股票一样的啊,要见地。你要超越这个东西,看准了。见地是非常重要!各种知识。 那么见地怎么样来呢?他下面讲:
种种性相之义,在大觉以圆通。
性宗与相宗,佛学大体的分类。
性宗又叫做般若宗,说空的。譬如我们大家念的一般佛学经典,《心经》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金刚经》啊,像这类,《大般若经》啊,谈“空” 的一面,多半,把它归纳起来、在佛学的范围属于性宗的学问,佛学。
相宗,像唯识啊、八个识啊、第八阿赖耶识啊,就是说,唯识、相宗的总纲是什么?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这个将来把这一篇序文讲完了,马上要转到那一方面。这个《宗镜录》的重要部分啊,将来在唯识部分,相宗。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这个总纲,这个名词现在暂时不给大家做解释,要把这个序文要拖下去了,将来要讲到的,请大家注意,这个属于相宗。
相宗啊,可以说是说有的,性宗是说空的。拿中国文学来讲,性宗是谈空、相宗是说有。空是什么呢?真空。有是妙有。也所以说,缘起,缘起就是妙有。性空,性空是毕竟真空,真空。缘起,缘起是妙有。因为真空,所以有缘起,妙有。所以有与空之间,佛法并没有绝对说教你只有空了才是佛法。
等于我这几天跟这里打坐的朋友们讲,大家坐起来就想空。你哪里**哪里空?空不掉的。你越想求空啊,你坐在那里越忙。坐了半天干什么啊?因为你在忙嘛,忙一件事忙什么?忙着达到空。就是忙得多冤枉你说、万事不干,弄两个腿盘起来,闭眉闭眼在那里,拼命忙,忙一件什么事啊?忙着我要达到空。你说这个逻辑上想想看,多矛盾啊!这个观念自己该打两个耳光的。空,空嘛就空了嘛!何必一定坐在那里找个空呢?躺在那里可不可以讲空啊?站在那里...要空去、便空去,空还要找的啊?!还要拿两个腿盘起功夫来求空的啊?那不是,不打屁股也该打腿了。这不是莫名其妙吗? 这个道理很简单。这就是见地、见解。
哦,空要盘起腿来,很有本事一样、很用功一样去找,“我非常用功、就是空不了。”这个话我只好听到:“哦,你真了不起!可嘉、可佩。”但我批这些地方我就写:“可嘉、可佩、可喜”,下面两个字不写了:“可打!” 你那么用功就想找个空,你说可不可打? 想想看这句话:“我非常用功!”干什么?“求空嘛。就是空不了。”当然你非常用功,是可佩可钦嘛;你说这样是干什么?“求空啊!”---不是可打吗?
那你怎么空得了啊?用功就是有啊!那么你去找个“有”好不好呢?哈,包你找不到!什么都有不了。实际上它“有”摆在前面啊。 这是见地问题了。
大家都想学静坐,两腿一盘,眼睛一闭,蛮好的嘛!有个什么啊?很静。有个静嘛,有个静在这里嘛。偏又捣乱把这个静去破坏了,硬要去找个空,拼命钻,在那里头钻,到处打洞钻。打洞啊,尼龙袋一样的,你刚刚把它戳破了,它又空不了,又闭拢来了。那么你就守这个尼龙袋、我们这个尼龙袋,肉体就是个尼龙袋啊!尼龙袋把它一摆好了,气也打足了,坐在那里满好是“有”嘛!你要求空。叫你找有呢,好,然后“哦, 找有啊?那又怎么办?要念个佛号?要有个什么东西啊?老师啊!要守个什么东西啊?”你说守个什么东西?守你这个皮袋!就好了。你那个皮袋一摆在那里,怎么好?就是有嘛!本来有嘛。
我现在四大没有分了以前,刚才那首诗:“你是何人我是谁?” 我就是我。我在干什么?“我在这里打坐。”所以念佛是谁?“念佛是我。”你在这里干什么?“我在这里念佛。”“这不是禅宗...” 这是禅宗啊!你不叫我参话头、问我“念佛是谁”吗?念佛是我啊!“你呢?”我在这里啊!“你干什么?”打坐啊!讲话啊!我本来“有”在这里嘛!你何必去上这个当呢!这都是见地,见地。
所以啊,永明寿禅师说:“种种性相之义,在大觉以圆通”,要彻悟啊!你要明白,不要糊涂啊!你要真彻悟,那就圆融贯通了,那你就可以学佛了。不然呢,你拿到鸡毛当令箭也好,令箭也当鸡毛,反正你乱来一顿,整个搞错了。所以要大觉。佛称大觉金仙,要大彻大悟。
你说人生如梦,不错;人生如果梦,你去干什么?“我去修道去。”请问你现在去修道,有没有离开过人生?没有。那么你不过是另外一个梦,去做修道的梦,一样的。此梦同那梦有什么两样呢?一个是白天梦,一个是夜里梦,一个是午觉的梦,一个是晚间的梦,有什么两样啊?然后啊,自己在梦中的人,还是笑人家:“这些人都做梦。”他忘记了,你也在说梦话,哈!你正在瞪起眼睛说梦话。这所以要“大觉”。真正大觉了,圆通了。
那么,永明寿禅师这个话说,要怎么样圆通?靠我这一本书,哈,《宗镜录》。他这个广告做的好得很,做得不着痕迹啊!
重重即入之门,唯种智而妙达。
结论,这一段的结论。“重重即入之门”,文字很好懂,是典故,是《华严经》的典故。这个是《华严经》什么典故啊?《华严经》八十卷哦!佛经里头的大经,大得不得了啊,大得不晓得多大!套一句杭州话来说:“木佬佬的大”,大得不晓得什么程度。
善财童子的老师、本师、他本来的老师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在佛法里头、菩萨里头智慧第一,第一位。谈智慧呢,观世音菩萨也好、观自在菩萨要让位,请文殊菩萨上来了。文殊菩萨而且是七佛之师,释迦牟尼佛过去也是他学生。过去我们这个劫数里,前面七个佛,都是他教出来的。这个道理说什么?一切成佛的人都是靠智慧成就的。大悲是行,智慧是中心。
所以文殊菩萨呢,善财童子首先见到本师文殊菩萨,悟道了。悟道了以后,文殊菩萨摸摸他的头顶,他说你啊,悟道了,悟到了根本智、种子智,智慧的智慧。拿现在的观念:智慧的实体、智慧的智慧、一切智慧的种子。这个根本你悟到了。但是不够。你要... 换一句话,你悟道,拿禅宗来讲你开悟了,不够;开悟了只得根本智,种子智你得到了;世界上一切差别智你要去学。差别智,世间诸法,魔法、外道法、妖怪法... 什么你都要懂,样样都对的,你去学。
最后所以善财童子啊,烟水南巡,就向南边走了。注意呦!这个方位就要注意。不向北边走,更不向东方走,也不向西方去找阿弥陀佛,找阿弥陀佛在哪里?休息去了。也不向...他要向南方走,向南方烟水南巡五十三参。种种的大菩萨,菩萨不一定是出家的哦!只有开始碰了一个出家人,开始碰了一个比丘,五十三参大善知识。这个比丘在妙高峰上站着,又妙、又高,这个山峰。出了家,站得又妙、又高,高不可攀。善财童子找他,怎么都找不见。这个妙高峰路在哪里?都上不去啊!找这个和尚都找不到啊!高到这样高、妙到这样妙。回头一看,和尚站在这一边峰头:“我在这儿。” 这代表一个什么意思啊?那么高,太高了。太高孤峰顶上立,还要下来,非常平凡,平凡到“就在这儿”,他就找到他了。
后来都不是和尚了,多半是....。到了最后,见到了弥勒菩萨。弥勒有个宫殿,这个宫殿大概啊,最科学,比现在还要进步。不晓得...重重无尽的楼阁,亭台楼阁里头,房间里头有房间,房间里头又有房间,房间里头更有房间...有小的、大的,套、重重套;都是电动的门,没有门的。电动还好啊,脚一踩,进去了;他门在哪里不知道,电钮开关在哪里也不知道,进不去!一个圆的,怎么样都进不去。东西南北、上下十方,弥勒楼阁无门可入啊!进不去。 所以到了最后一次了,一切都完成了,根本智、差别智都有了,最后跑去找未来佛,这个未来这个佛、弥勒楼阁啊,站在门口进不去,无门可入。他惨了!只有找老师了。结果叫自己老师文殊菩萨, “弥勒菩萨在哪里呀?”结果弥勒菩萨(怀师一弹指)“在这儿!”他回头,在这儿。就是他后面。门在哪里?“你已经进来。” 他一看,站进来了。门就在你那里,进来了。
进来了以后,看到弥勒这个房子啊,楼阁是重重无尽的。世界上什么叫出世法、入世法?一层套一层,无法分开。每一层学问里头,到达最深处,都可以通之于道。道也可以通之于每一层学问,没有分别的。所以叫做“重重无尽”,所以“重重即入之门”。那么这个境界要什么呢?“唯种智而妙达”,必须先悟道,悟到本体,根本智得了,一切种智得了,然后起用,求一切差别智,你就能够到达。所以明心见性、禅宗悟道,悟个得个什么?种性智、种智、根本智。根本智得了,悟道了以后---性空是得根本智而已,一部分;你不要抓到这一个啊,虽然不是鸡毛当令箭哪,只是抓了半截的令箭,断掉的令箭。一切菩萨还要学一切差别智,也等于中国文化儒家讲“一事不知,儒者之耻”,一个学佛成就的人,佛能通一切智、穷一切智,彻万法之源,他哪样不懂?有一样不懂,不算是佛法。所以大家说,这个也说自己悟道了、那个也说自己悟了,我说你悟了?“真悟了。”不过你要晓得,真悟了的话,穷一切智、彻万法源。有一点还没有贯通的话,你那个悟是靠不住的!我们先休息。
——录音整理
分享的好!福生无量天尊🔅🔅🔅
南师一点东西够我学习的了,先收藏回头慢慢看。谢谢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