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源自:原创 陈世坤 践行至简心法 2023-08-14 12:08 发表于河南
何为“自在”?心无挂碍,没有任何障碍的羁绊,有节度而全性,呈现出来的自然而然的状态。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指的是大觉悟。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境界。菩萨指的是境界,不是指哪个人或哪个相。《金刚经》告诉我们:“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如:观音菩萨指的是大觉悟的观世音;文殊菩萨指的是大觉悟的文殊师利;普贤菩萨指的是大觉悟的普贤......
这样我们来理解“观自在菩萨”这句话:不观而观,观无所观,天人合一的一体同观,才是大自在的觉悟状态。
《心经》曰: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何为“般若”?六祖曰:“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何为“般若”?六祖曰:“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六祖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何为“行深”?“行深”即是“般若行”。何为“般若行”?六祖曰:“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又曰:“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
何名“波罗蜜”?六祖曰:“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于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
菩提达摩曰:“无心相处,名为彼岸。迷时,有此岸;若悟时,无此岸。何以故?为凡夫一向住此。若觉最上乘者,心不住此,亦不住彼,故能离于此彼岸也。若见彼岸异于此岸,此人之心,已无禅定。”
何为“多时”?佛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个“多时”并不是时间轴上量的表达,更不会让我们住心于任何一个时间概念里面。这个“多时”指的是每一个当下。
佛说:“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言:“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般若波罗蜜多是无为法。
何为无为法?莲花生大士曰:“既然由究竟观之,根本无法可修,故无需修持。既然,那儿本不散乱,你只需要心不散乱地安住此境。”“不修不整也不散乱,只是觉照一切,你的觉性便本知本明,光明灿烂。”
《杂阿含经》云:“云何无为法?谓贪欲永尽,瞋恚、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无为法。”菩提达摩曰:“不忆一切法,乃名为禅定。”三世诸佛,依无为法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六祖曰:“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
《心经》曰: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何为照?六祖曰:“无上大涅槃 圆明常寂照。”
何为照见?六祖曰:“念念般若观照。”以般若智慧观照而自然显化。“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常观照,故不假文字。”又曰:“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明·李贽《心经提纲》:“彼其智慧行深,既到自在彼岸矣,斯时也,自然照见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本无生死可得。”
六祖曰:“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照见”本来光明自在,六祖曰:“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
分享的好!福生无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