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源自:苏树华 悟心心舍 2023-06-03 10:23 发表于湖南作者:苏树华 2023.4.13 文本整理:德慈 宽思 常耀大家都熟悉的《地藏经》究竟向我们说了些什么呢?我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大家:是说了一个人从开始发愿,一直到究竟成佛的一个过程;是讲的一个人的修行,从最初的发愿一直到究竟成就的过程。大多数最初接触佛教文化的人,他看到的就不是这个样子,他看到的是地狱之苦。很多人看了《地藏经》就很害怕,地狱,怎么这么苦!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怎么这么苦!地狱里的那种苦,千苦万苦好可怕呀!他以为那里的众生在某一个很受苦的那个地方,那里的众生好可怜呐,好痛苦!这个时候就来了一位地藏王菩萨,这位地藏王菩萨就发愿,要把地狱里的众生全部救度完,一个不留。不但地狱里的要救度完,他还要把六道里的所有的众生都给他度尽,他才究竟成佛。在这个时候我们就看到了一点点希望:地狱的众生是那么的苦,娑婆世界里的众生是那么的苦,幸好有这么一位地藏菩萨,他要把地狱的众生度尽,法界里的众生度尽,他才究竟成佛。这个菩萨可了不得呀!我们要念他的名号,跟他结个缘,给他打个电话结个缘,将来他就有机会救度我们出离这娑婆苦海。大家是这样想的,大家把佛经里边的事,把那个地藏王菩萨,把那个地狱里的众生及六道的众生,都想象成了是他,是他那个地藏王菩萨救那个他,那些地狱的众生。地藏王菩萨救那些众生,与我们的修行有什么关系呢?佛说法是教导我们修行的,一直修到究竟觉悟、究竟成就。《地藏经》同样是指导我们修行的,不是让我们看那个地藏王菩萨如何把那些人度干净的,不是让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去看那地藏王菩萨救那么多的众生,去拜这位地藏王菩萨。你崇拜有什么用呢?你看人家吃饭,看人家救度众生,他吃饱了关你的什么饿不饿呀,他吃饱了,你照样还是肚子饥,他成佛了,你照样还是轮回的众生。地藏菩萨这一部经,可不是说的对象化的那个他,救对象化的那些他们,那个对象化的那个他是个表法,表我们的大愿,表我们的始觉,开始的觉悟。那些被救度的对象化的他们,地狱的众生、娑婆世界的众生也不是别人,是我们的无量无边的自性众生。由于我们迷失了那个根本,迷失了本尊,迷失了自己的本心,迷失了自己的自家的本佛,所以这一颠倒成为千千万万的无量无边的颠倒。譬如说我们不知道,未证得这见花的人,我们见花便落在花上,见一切色便落在一切色上,闻一切声便落在这一切声上,而不知道这闻声的人,而不知道这观音的人。我们迷失了本来,所以这一个颠倒,在起心动念,在一切作用的过程当中,那就成为万颠倒、百千万亿无量无数的颠倒。这无量无数的颠倒以及习气就是我们的自性众生。还有我们那内心深处的不可以向人道的,那粗的、细的、极微细的贪嗔痴,无量无数的贪嗔痴,极贪、极嗔、极痴,那无量无数的大大小小的贪嗔痴,不就是我们的无量无数的众生吗?这佛经的一开始他就告诉我们,这地藏王菩萨无始以来已经成佛。大家看了这一句就以为,这个地藏王菩萨成佛怎么这么早?释迦佛在二千多年前成佛了,地藏王菩萨,人家是无始以来已经成佛了,一定是比这个释迦佛还成佛早吧?这位地藏王菩萨是来给我们表演表演的,化身为菩萨。他不知道这个“无始以来早已成佛”究竟是个什么意思。他依文解义,就想象了一个很早很早很早,很早很早的那个时候,那个地藏王菩萨已经成佛了。你只要是那个时候不论你多早,那个就是开始。佛说的无始以来,没有开始已经成佛,这不是明明白白的就告诉我们:这个地藏王菩萨本来就是佛。这个本来就无始无终,这个本来就是无始无终,没有开始没有结束,这个就是本来,这个就是佛,这个就是不生不灭的心。心经上所说的那个不生不灭的心,无始以来早已成佛,那就等于说地藏菩萨本来是佛,化身为菩萨。化身,什么是化身?大家又想着,化身就是那个佛变出来一个菩萨。那我先问你什么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是一个表法,表大愿。譬如现在你就发愿,我一定要明心见性,一定要究竟解脱,这不是地藏吗?这不是地藏菩萨吗?这不是大愿吗?还有比这个愿再大的吗?你一念发心,你发的这个大愿就是地藏菩萨。这个地藏菩萨是由你内心里边发出来的一个愿,是你的心发出来的一个愿,那就是你的化身,化身为菩萨。要彻见本来究竟解脱,他发愿要彻底觉悟究竟解脱,这不是开始的一个觉悟吗?开始的觉悟,从今往后我要如何如何,我一定要成就,这不是开始觉悟了吗?就叫做始觉。始觉即开始觉悟。这个始觉由这个地方开始觉悟,始觉要归于本觉。本觉是什么?本来是佛。噢,这个大愿呢,开始的觉悟,开始的修行,他修行的方向是本觉,或曰本心,或曰本佛,或曰本真的自己。用禅宗的话来讲,这个大愿就是要恢复我的本来面目。看看我们自已,再看看释迦佛讲的这个法,我们是这样修行的吗?我们发了大愿没有?什么叫大愿呢?你非得发一个千手千眼,我比你的千手千眼还得多,我要二千眼,我要二千手,我这个是大愿,你那个是小愿,你非得要发个这样的愿,这叫大愿?那还有三千眼三千手呢。你要说无量的眼无量的手,你无量的眼无量的手,比刺猬身上的刺还多,你把这手眼都放在哪里去呢?这全世界满世界都放的是你的手眼了,人家往哪里去?你让别人都躲开,我要放眼了,我要放手了,你都碍事了,都一边去。全世界都放的是你的手,放的是你的眼,你就叫大愿了?不是,大者心也,大愿就是回归自心本性的这样的一个愿,由始觉归于本觉的这样一个愿望才叫做大愿。你是这样返本还源的吗?看看自己,不是啊。原来我看《地藏经》,原来是看戏,作为一个旁观者,观看那个地藏菩萨如何度众生。他那个大愿多么大哦!这个菩萨多么了不起!你是一个旁观者看他人。看人家吃饭你怎么能饱?看人家成佛与你成佛觉悟有什么关系呢?佛给你说这一部法就是作为一个标准,你要这样行发大愿,你要从你的始觉回归你的本觉。在回归本觉的路上,你有种种习气、种种业障、种种众生、种种自性众生,你都得要把它度得干干净净,都得度他们成佛。那么什么是地狱里的众生?极贪、极嗔、极痴这是三大类众生,贪嗔痴是三大类。极贪、极嗔、极痴,最最贪了、最最嗔了、最最痴了,那么这就是地狱的众生;比较轻的贪、比较轻的嗔、比较轻的痴,那是三善道里的众生;最轻的贪嗔痴是自性天人,最重贪嗔痴是自性地狱众生。一贪里边有无量的贪,一嗔里边有无量的嗔,一痴里边有无量的痴。那么地狱里的众生,极贪极嗔极痴的自性众生就有无量无数。你说你有这么多的习气毛病,你有这么多的颠倒妄想,你不把它斩断,你不把它解脱,你能究竟成佛吗?在这里就等于佛告诉我们,斩断一切妄想,消除一切习气,把我们的习气,把我们的妄想消得精光精光。但是人一下子消不掉,那就先度脱那些极贪极嗔极痴。这娑婆世界里的众生,那地狱也是娑婆世界,这天堂也属于娑婆世界。《地藏经》上说了:“这娑婆世界的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你不要想,天堂就是蓝天上边的有些众生吧,蓝天上边里有些众生。你不要这样想,佛说一切法不出一心外。天堂的众生就是你比较轻的最轻的那些贪嗔痴。对于世间烦恼的人来讲,那个最轻的贪嗔痴已经是没有贪嗔痴了,这娑婆世界的众生就连那悠然自得的,没有悟到本心本佛本觉本我的那个人,他再悠然自得,他也在六道轮回里,他也在这个六道轮回。你不要认为就六个道,在这六个道里出了这个道,进那个道,那个道完了又换一个道,你不要这样认为。什么叫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就是捕风捉影,因物而喜,因物而恼,患得患失,患喜患悲。这不是六道轮回吗?一会心里恨得不得了,有复仇的心,并且还很重,这不是阿修罗吗?一会想,我学佛了,应该放下放下放下,你这一下不是菩萨吗?这个菩萨是未登地的菩萨。未登地的菩萨就是没有见性的菩萨。发心是对的,方向是对的,你修戒定慧,不修贪嗔痴是菩萨。你也不要认为地狱的众生就是非得有一个地方,大概在我们脚下很深的那个地方,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反正是黑暗的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有好多好多可怜的人,有好多好多可怜的生命。不是!是你内心深处的那些极贪、极嗔、极痴,极度的贪嗔痴,粗的。还有细的,还有极微细、极微细的,太多了。这不都是说的我们心里的事吗?佛说呀,你看看这众生多颠倒,举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大家又想了,造罪了,什么罪?骂人了,诽谤他人了,这是罪。赞叹别人还是罪吗?你只要是着相,都是你的罪,你着相的这个心动,你这个作为就是你的业。什么叫罪?罪,一个谐音就是你的累赘。你以为你贪恋那个花,就不是你的罪?你以为你讨厌那个牛粪就不是你的罪?处处着相处处是罪。那就是等于举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你着相了嘛,习气深厚,弄不掉,不当机呀,做不了主。业障习气之风就像裹叶子,裹挟着这个树叶一样,被裹挟着前进。自己做不了主,天天在捕风捉影里。这个捕风捉影的生活,得有多少众生在那里作怪,在那里推波助澜。我们该不该把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些极度的贪嗔痴度得干干净净?让他地狱里空,极度的贪嗔痴把它化掉,该不该这样?该!若不这样而行怎么叫地藏菩萨呀?怎么叫大愿呢?极度的贪嗔痴你没有了,很轻的贪嗔痴,你还有。你贪恋你那个无挂碍的境界,你贪恋你那个悠然自得,这不是你的自性众生吗?是你的天堂上的自性众生。这六道的娑婆众生,世界的众生都度完了,菩萨众生也要度。菩萨也是众生,怎么不是?那个菩萨是坚决不碰那个贪嗔痴,他坚决要修这个戒定慧,他处处戒,处处定,不随着相转。慧,他时时都觉照,不碰那个贪嗔痴。他执着的这个戒定慧不是他的累赘吗?让你修戒定慧,让你修到十地,你真的戒了;这种戒已经是无所用心的戒,自然的戒,一点点不用力的戒,就戒了,完全合乎佛法,处处都不着相。不是像有些人一样,看着自己不要着相,不要着相哦。你自然的不着相了,自然的戒了,你自然的如如不动了。你走到大街上,送往迎来,在实践生活你都不着相了,定了。在日常应用当中你如如不动了,定了,这还是一个定的境界。你达到了这样,你智慧了,时时都觉照,这种等同于无为的觉照。你达到了这样的觉照,如果没见性,十地满心,那也不是佛。这个佛是本来的佛,始觉,度尽了自己的地狱的众生,度尽了自己的天堂的众生,度尽了自己的菩萨众生,当十方世界都是自己的化现的时候,都是自己的化身。佛都是自己的化身菩萨完全的融入了这个无始无终的佛,不生不灭的心,此心就是我,我就是此心,我再也不是偏位上的那个始觉。哪怕是这个始觉步步接近于本觉,你只要是还没有完全融入不二,那都不是究竟彻底的佛。这个《地藏经》就是让我们,由始觉回归本觉,证得这个无始无终的佛,证得这个不生不灭的心,在这个修行的过程当中自性自度。这个自性自度可不是人我相对的度,你人我相对的度,你永远度不完。自性自度就这么一觉,凛然一觉。“咄”,就能荡涤一切,“咄”,如此便能荡涤一切,你即使不这样一咄,凛然一觉,常常觉,时时觉,借助于这种觉,觉悟自心,觉悟自佛,觉悟自我,觉悟那个本真的自己。你究竟彻底的觉悟,就是究竟彻底的解脱。你如果是这个心,这个心就是你,你看看还有什么实际的众生?!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说:“度无量无边无数的众生,实无众生可度”。《地藏经》不是教给我们这样修行的吗?一开始说你本来就是佛,你要发大愿,你要行大愿。这个行大愿的过程,就是始觉回归本觉的过程。你完全的回归了,那就是究竟的解脱,那就是度尽法界众生。哪一个法门不是这样行持的呀?净土宗是这样,净土宗叫作回归净土,这个净土是本然的净土。发大愿,发愿要回归净土,这个发愿,这个大愿不是个始觉吗?由这个开始的觉悟开始的行持,步步回向净土,步步回向弥陀,等于用禅宗的话来讲,步步回归自性有什么二样?那心中心法,心中心那就是核心的核心。你用六印一咒发大愿,发什么大愿呢?愿此生速开智慧圆满成就,究竟解脱,这不是大愿吗?借着这个大愿行持,座上心念耳闻,座下也绵密观照,你如此而行,不就是由始觉回归本觉吗?你如果没有这个大愿,你怎么能够从始觉回归本觉呢?你如果没有大愿,你连这个觉都没有。现在再看看我们自己,有没有这个大愿?哪有这个大愿呀?!都是你来救我吧,我听你的话,你快拉我去吧,这是大愿吗?发大愿,是什么大愿?从今我要发愿、我要回归,你回归的那个地方就是最大的地方,就是根源的地方。我要回归,带着这个回归的大愿,做回归的行持,步步接近于这个本觉,步步接近于这个本佛,步步接近于这个本真的自己。这不是我们的修行的过程吗?你看了那《地藏经》反而成了看别人的戏了,你在这里作为一个旁观者,看观世音菩萨,看地藏菩萨是如何救度他人。你是看戏的人,看人家吃饭关你啥饱的事情?!实际上,释迦佛就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给我们说了一个修行的办法,你再对照一下自己是这样修的吗?是这样行的吗?是这样回归的吗?大家还是愿解如来真实义,依照如来的真实义,做真实的修行,回归真实的自己。这个真实的自己就是佛,佛说的众生本来是佛,你回到本来就行了。
分享的好!福生无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