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源自:原创 释学山 学山禅师 2023-07-20 16:49 发表于浙江百病从怨起,诸苦从恨生。嗔心,怨心,指责,批评等心最伤精神,是修道者第一之戒。所有的疾病都来自内在的不善之心,内为因,外为缘,故有和合之病。内心若无怨恨、毒害之意,外缘只伤其表,难伤其里。一直认为是别人错了,怨恨藏于心中,一直不能原谅别人,对身心是最大的消耗和分裂。长期以此,身心不知不觉遭受自己恶念的毒害,所有疾病都跟此怨恨有关。不怨人,看自己,是安乐之宝,平安之符。经常反思是自己错了,改变自己向外找原因的习气,反过来回向自己,则心性逐渐柔软、内敛,怨就不发于心,诚自内出,对身心则是一种滋养和收摄,身心自然康泰,诸病不侵。所以六祖常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古人常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勿论人非。又云:吾日三省吾身。古之圣贤,皆以反观自心为修道之要务。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观自在,即是观自己,莫观别人,莫怨别人。此一句,道尽一切修行之关键。又云: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行深般若者,深刻反省,常常反观。六祖说:学道常于自性观,即是行深般若也。五蕴者,色,受,想,行,识。色者,我慢,受者,贪爱,想者,妄想,行者,恶行,识者,恶念。此五蕴实质,从无明起,从怨恨生,从迷境有。以妄见人我,故有对立,五毒怨起。若能时常反观自己,深入观察,常见己过,则此五蕴怨毒自然不生,是则名为“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故学法之人,坐禅及一切时中,当常思过往所行,待人接物是否有怨人之心,是否经常见别人过失。心中是否还有不能原谅的人事物。若有,应诚心忏悔,乃至发大誓愿,痛改前非,化解怨气。不是表面上做忏悔的形式,而是静下心来,泯除所有怨恨和指责之意,将心收回来,融在一片柔和大化之中,好好做一番内省治愈的功课。若能日日如此,常观自己,则正心诚意的功夫自然增长,不但心性愈来愈平和,身体的众病也会消除。诸同修,真修行是做内观,自省,改过的功夫,而不是执迷知解道理,或做其他表面上的功课。做所有的功课都是为了让我们安静下来,看到自己的用心,改变自己的用心,常观自己的不是,不再怨天尤人。什么是开悟?开始反思自己的不是,就是开悟。什么是见性?开始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不再分别外境人我是非,离一切相,即是见性。古人所说所行,我们经常做奇特想。而事实上,佛祖教言平实无奇,只是我们错会,做玄妙想。以错会故,不去践行,故与道转行转远。六祖说,常自见己过,即与道相当。愿我们不仅常忆此语,更当常行此语,践行古人言教,自然解脱身心诸苦,吉祥如意。
分享的好!福生无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