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源自:南怀瑾先生 南尊精读 2023-04-13 00:01 发表于广东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亦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生死是什么
这第五十章是上经第二十一章的引申。
“出生入死”,出来就叫做生,进去就叫做死,在文字上解释“出生入死”,就是这个意思。后来用之于兵法,打仗时在敌人的阵地里进进出出,称作“出生入死”。文字很清楚,道理就是中国远古的哲学源流对于生死的看法,对生死的一种观念。
所谓生死问题,在其他的宗教,包括佛教在内,或为重大的问题;但在我们中国文化中,自上古几千年以前所流传下来的观念,对生死不看成问题。所以尧、舜跟大禹王都认为是“生者寄也,死者归也”。
人生在这个世界上,是做客人寄住的,像住旅馆一样,所以在文学上有李白的“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名句,都是来自这种思想。人生下来是寄住在这世间,死掉就是回去了。所以是“生者寄也,死者归也”。
由这个古老观念流传下来,孔子在《易经》上也提到这类的话。《周易》的《系传》上说:“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只要观察宇宙物理自然的变化,了解了白天同夜里的道理,那就了解了生死。
白天生活在这里,也像花开的时候一样;死了没有什么可怕,只是回去了,如夜里休息,应该睡觉一样。睡醒了如花开又清醒,所以孔子在《易经》上又说“明乎昼夜之道而知”。我们可以连起他的上文,给他加两个字,“明乎昼夜之道而知生死”。
老子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出生”就是通乎昼夜之道,可以说就是“生者寄也,死者归也”同样的道理。“出”就是生,“入”进去了,等于演话剧一样,从后台到了前台,就看到有几个人在那里演起戏来,等他演完了这一幕进去了,台上还是空空的。其实人并没有死,不过是进去了而已,人生境界就是如此。
老子非常简单地说明了“出生入死”,就是在一进一出之间,也是一增一减、一来一去,所以没有什么严重。
top of page
若要查看作用方式,請前往您的即時網站。
南怀瑾:生死是什么
南怀瑾:生死是什么
1 則留言
按讚
留言 (1)
bottom of page
分享的好!福生无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