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恶至而倪小大?”
河伯说:“是从物之外还是从物之内,怎么来区分物的贵贱?怎么区分它们的大小呢?”
【原文】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
北海若说:“从道的角度来看,万物没有贵贱之分。
从万物自身的角度看,万物都以自己为贵,而以外物为贱。
从世俗观的角度看,万物的贵贱不在于自己。
从万物的差别来看,如果顺着万物大的(大理解为优点)方面而认为它是大的,那么万物没有不是大的;如果顺着万物小的(小理解为缺点)方面认为它是小的,那么万物没有不是小的。天地既可看作像一粒细米那般小,一根毫毛也可看作丘山那么大,这样万物大小的差别就能看明白了。
【原文】
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
从事物的功(功理解为利的方面)来看,顺着其有用的一面看,万物没有没用的;顺着其无用的一面看,则万物没有有用的;明白东西方向虽然相反却又相互依存的道理,则万物的功用就能确定了。
从万物的趋向来看,顺其值得肯定的一面肯定它,则万物没有不对的;顺其否定的一面否定它,那么万物没有不错的;
【原文】
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睹矣。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
明白尧与桀都自认为自己正确,而相互以对方为非,那么德行的趋向就能看明白了。从前尧、舜由禅让而成为帝,子之与燕王哙却因禅让使国家遭受毁灭;商汤与周武王以武力相争而为王,白公胜却因为争夺而灭亡。由此看来,争夺与禅让之礼,还有尧与桀的行为,他们的贵贱是因时而异的,所以不能以这个为常规。
【原文】
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
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
栋梁可用来冲撞城门,而不可用来堵塞洞穴,这是器的不同;
骐骥、骅骝这样的良马可日行千里,而捕捉老鼠则不如野猫和黄鼠狼,这是说技能的不同;
猫头鹰夜里可以抓住跳蚤,看得清毫毛般细小的东西,白天出来瞪大眼睛也看不见偌大的丘山,这是物性的不同。
【原文】
故曰: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
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帝王殊禅,三代殊继。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默默乎河伯,女恶知贵贱之门,小大之家!”
俗话说:何不只学习对的而抛弃错的,学习能治理的而抛弃混乱的?
这种说法是不明白天地间的道理,不明白万物的实际情况。这就如同只效法天而抛弃地,只效法阴而抛弃阳一样,这样不可能行走在光明的大道上!然而还是有人说个不停,这样做不是愚昧无知便是存心骗人!五帝三王禅让的方式不同,夏商周三代王位继承方法也不一样。不合时宜,违背世道人心的,被称为篡逆之人;合乎时宜,顺应世道人心的,被称为大义之人。沉默吧,河伯!你哪里能明白贵贱的门径、大小的区别呢?”
北海若从六个角度阐述如何看待物的贵贱大小:
以道观之:从道的角度看,万物对天地来说都是刍狗,提供生存背景,使之自生自灭,没有什么贵贱高下。
以物观之: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去看待外物,所以以自己为贵,以万物为贱。
以俗观之:从世俗来看,万物命由天定,根据环境不同处于变化之中,贵贱不在于自己的意愿。
以差观之:不同的万物,认为它是大的,它就有无穷大,认为它是小的,它就无穷小。
以功观之:从功用来看,从它有用的一面看,万物都是有用的,以它无用的一面看,万物都是无用的。
以趣观之:顺着万物对的一面看,万物没有错的,顺着万物错的一面看,万物没有对的。
圣人的视角是全局视角,也就是道的视角,站的够高,能看清所有不同视角所观察到的,以道的视角看万物,就是‘处中’的视角,圣人心处于天平的准星上,他眼里的万物没有善恶、对错、大小、贵贱的分别。
我们想要拔高自己的视角,首先要打破对立的思维,也就是不要非黑即白,不要有二元对立。要明白人与人的不同,处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位置,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大部分人看这个世界就像是盲人摸象一样,看不到全部,只能看到眼前的景象。往往会用眼前的景象去思考问题。
所以我们在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时,要跳出对立与问题本身,理性地看待环境和不同的角色,判断出对自己更有利的结果。把自己脱离出来,消除对立,站在更高视角俯视问题。
分享的好!福生无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