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的赵抃(biàn)在熙宁八年出任越州政务长官,当时吴越地区(泛指今江浙一带)发生旱灾,他上任伊始立即担当起抗灾救荒的责任,首先,他经过调查,摸清灾情,为有序开展救灾奠定基础。他根据越州共有孤老病弱两万余人需要赈救的实际,开始发粮赈饥时,他规定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赵抃担心领粮人多出现拥挤,规定男女不在同日领粮,每人一次可领两天口粮。为了防止灾民流离失所,赵抃在城镇乡村设置57个发粮点,让灾民就便领粮,并且张贴告示,告诫富户不要囤粮。
赵抃也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组织民工修护城墙,按其工作量发给民工相应的工钱。他还劝导富人把钱借给穷人,等到庄稼成熟时,由官府督促债务人偿还,对遭人遗弃的孩子,吩咐专人加以收养。他殚精竭虑、事事皆以善于担当为支撑。
越州虽遇严重的旱灾,但灾民还能“生者得食,病者得医,死者得葬”,社会基本稳定,这都多亏了赵抃救灾组织得当、措施有力,既有敢于担当的胸怀和气魄,又有善于作为的本领与能力。
分享的好!多多吉祥!福生无量天尊
谢谢老师分享!老师辛苦了!
官长者,治民爱民,民自助之。